林毅夫團隊的一份報告,近日引發了一場大討論、大爭議。從經濟學家到賣菜小販,從外地人到吉林本地人,從老年人到年輕人,從理論界到實業界,都加入了這場浩大的論戰之中。

  這份名為《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報告(征求意見稿)》,共有30多萬字,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發布,林毅夫教授掛帥。報告稱吉林應轉變重工業趕超戰略思維,在產業發展上既要揚長,也要彌補輕工業的短板。

  引發此場爭論的,恰恰就是林毅夫報告中提到的吉林應當彌補的短板——輕工業(也叫輕紡工業)。因為,相當一部分不同意見者認為,吉林并不具備發展輕工業的條件,而輕工業、特別是紡織工業已經被很多人認為是落后產業。

  經濟專家為地方政府提供的研究報告,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和討論,比較罕見,甚至可以說沒有見過。畢竟,它只是一個局部性、區域性報告,而不是全局性、全國性報告,所涉及也只是一個省、一個區域。就算有爭議,也更多的應當局限于所在地區,至多某些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中間。而林毅夫吉林報告引發的爭議,顯然已經超出了區域、研究機構范疇,而上升為一種范圍極廣的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備受關注的大討論。這也可能是林毅夫及其團隊,包括吉林省都沒有想到的事。

  不過,從這些年來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專家團隊為地方政府提供決策咨詢、研究報告、對策建議的情況來看,筆者認為,這場討論和爭議來得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一方面,說明社會各界對地方轉型升級的關注度在提高,對經濟發展的可行性在進行輿論式的關心和關懷,繼而對各個地方可能出臺的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研究成果等都更加關心和重視,并有可能對這些對策建議、計劃辦法等提出不同意見;另一方面,說明各方對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為地方政府出謀劃策、研究分析等的行為也越來越關注、越來越重視。因為,這些年來,各大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包括一些自發組成的專家團隊,為地方提供的各種研究報告、產業發展規劃、城市建設布局等非常多,很多還是邀請的國外著名機構。不僅如此,國內的很多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專家等也已經將其作為非常重要的職業,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以此作為創收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而從地方政府來說,為了減輕自身的壓力,也為了更好地聽取專家的意見,也樂意拿出不菲的報酬,邀請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專家團隊等為地方產業轉型、結構調整、城市建設與發展等進行專題研究,并依據研究進行決策。

  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專家團隊拿出手研究報告、對策建議等,真正符合地方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并不是很多,更多情況下,都是從理論到理論,從套路到套路,頂多換個名稱、換個地方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對策、建議、思路等,都是老一套。從這個角度來講,林毅夫團隊的吉林報告,建議吉林彌補輕紡工業短板,倒反而是一種新意。不然,按照同一套模具設計出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報告,不可能是一個可以令地方政府滿意并付諸實踐的報告。所謂的對策建議,也更可能是一些空話、套話。所以,多數研究報告,地方政府只能作為參考,而無法作為決策的依據,更不能按報告去執行。

  事實也是如此,從前些年地方政府邀請專家對城市建設與規劃進行專題研究,拿出研究報告、提出意見建議的情況來看,起初,還有點新意,慢慢地,隨著需要這方面研究報告的地方多了,報告類同和建議類似的問題也就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明顯。于是,中國的城市開始越來越“兄弟化”、“姐妹化”,都開始象韓國美女一樣“臉譜化”。即便是近年來剛剛興起的產業發展規劃,大多也出現了類同和類似現象,通過“人臉識別”手段也很難分清地方的產業特色。可見,專家們提供的研究報告是多么的沒有價值。

  所以,林毅夫吉林報告能夠受到如此關注并引發激烈爭議,恰恰說明公眾對專家團隊為地方提供決策依據、研究成果,已經不太滿意,已經傷害到公眾對專家的信任,已經對各種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專家團隊等能否真的拿出好的適合地方實際的研究報告產生懷疑。

  我們說,一個專家團隊,如果在對地方情況根本不了解,或了解不清的下,就匆匆拿出研究報告、對策建議,是不可能符合地方實際的,也是很難得到認可的。要知道,發展經濟,決不是理論上推算和研究就能拿成果來的,而必須經過嚴密的計劃和調查,要對地方發展經濟的特點、特色、文化、區位,包括風俗習慣、居民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和研究。很顯然,包括林毅夫團隊在內,對地方的了解是不夠的,也是沒有做到心里有數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拿出的研究報告,也就不可能不引發爭議。

  有一點必須肯定,林毅夫及其團隊能夠把研究報告公開聽取意見,也是提高研究報告水平和適應性的重要手段。而更多情況下,專家們都十分自信,都沒有將研究報告和對策建議等拿出來征求意見,而是與地方政府默契一下,就算完事。所以,林毅夫的吉林報告能夠引發爭議,絕對是一件好事,也是給地方政府和專家團隊等提了一次醒。發展經濟也好,城市建設也罷,專家團隊拿出的報告只能是參考,而專家團隊到底以怎樣的心態給地方提供研究報告,也是需要好好分析的事。如果林毅夫及其團隊是一個謙虛而務實的團隊,一定會從這場爭論中受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