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記者從威海市衛生和計生生育委員會獲悉,自9月份起,“健康威海”微信公眾號及支付寶生活號開始上線試運行,市民可通過手機完成門診掛號、繳費等流程。近年來,威海市積極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與全市醫療機構實現了數據對接和應用。目前,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已體現在掛號、預約、遠程會診、健康檔案查詢等領域,“互聯網+醫療”便民惠民服務模式的推出,讓患者“少跑腿”便捷就醫的愿望得以實現。

  只需一部手機,掛號繳費全搞定

  日前,市民孫女士通過“健康威海”微信公眾號的“預約掛號”功能,提前預約了9月21日上午9:30-10:00的中醫科普通號。“通過幾步簡單的手機操作,在家就能完成預約掛號,免去了在醫院門診大廳排隊掛號的麻煩,十分的方便快捷。”孫女士表示,以前看病需要在醫院被動地等待,不僅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而有了掌上醫院服務平臺后,可以自主選擇就診時段,便于合理安排就診當天的時間。

  今年來,威海衛計委開展了“健康威海”統一掌上醫療服務平臺建設,9月份,“健康威海”微信公眾號及支付寶生活號開始上線試運行。居民只要關注威海市衛生和計生生育委員會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威海”,完全個人信息注冊后,就可通過手機完成門診掛號、繳費,不用1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通過“健康威海”平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就診時段,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此外,“健康威海”平臺還開通了醫技查詢功能。患者在做完各項檢查后,無需在醫院等待,可以通過“報告查詢”功能,在手機上查看醫技檢查報告。從掛號、繳費到看病就診、拿檢查報告,以往這些需要在醫院耗費時間的流程,如今卻變得方便快捷,主要動動手指通過手機即可輕松完成。

  “統一掌上醫療服務平臺的服務內容涵蓋患者在醫院的所有流程,極大地減少了患者在醫院各種排隊時間,同時也減輕了醫院門診收費窗口的壓力,讓患者感受到不一樣的就醫體驗。”市衛計委信息中心主任梁海濤介紹。

  截止目前,“健康威海”統一掌上醫療服務平臺已接入威海市立醫院。按照計劃,今年年內,全市三級以上醫院將陸續接入“健康威海”平臺。屆時,將進一步豐富威海市民醫療服務渠道和服務手段,整體提升威海區域醫療機構服務效率、服務水平。

有了自助終端機,就診流程更優化有了自助終端機,就診流程更優化

  除了使用手機掛號外,自助終端機的使用也讓掛號、繳費等就診流程得以優化。9月20日下午,在威海市立醫院門診大廳,市民連女士持身份證自助掛了皮膚科的專家號,從掛號、繳費到拿掛號單,只用了不到30秒的時間,“自助辦理不用排隊,特別節約時間,而且繳費也很方便,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支付方式。”和連女士的感受相同,市民白女士第一次體驗了自助掛號的便利,她表示減少了排隊等候的時間,得到了更優質的就醫體驗。

  在威海市立醫院的門診大廳,記者看到,以往在人工窗口排長隊的現象已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來院就診的患者分散在各個自助終端機前,根據機器頁面的提示信息自助完成相關業務的辦理。自9月1日起,威海市立醫院的人工窗口不再掛號、繳費,患者需持身份證、市民卡、醫保卡直接到自助機辦理掛號、繳費。

  事實上,自5月下旬開始,威海市立醫院率先在全市取消了院內就診卡,采用新式自助服務終端。自助終端機集掛號、繳費、充值、預約、查詢檢驗結果、打印化驗單、購買病例等內容于一體,基本上代替了人工窗口的功能。市民只需持身份證、市民卡或醫保卡任意一種,就可在醫院自助終端機上完成掛號、預約、繳費等,繳費的方式包括現金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行卡支付和醫保卡轉賬等,并實現了醫保卡直接扣費,極大地優化了院內就診流程,提升了醫院服務效率、服務水平,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借助遠程會診,實現“家門口”看病

  20日下午,在威海市立醫院遠程醫學中心,一場遠程會診和一場醫學教育培訓正在進行中。屏幕這邊,是來自威海市立醫院神經內三科副主任王鵬飛;屏幕那邊,是威海基層鄉鎮醫院的醫生和患者。通過遠程醫療信息平臺,王鵬飛在詳細查看了患者的病例資料,和當地醫生就細節展開了探討,并最終提出了治療方案。

  依托智慧醫療項目,市衛計委投資400余萬元,為全市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購置了遠程會診及心電診斷設備,設置了2處市級遠程會診及心電診斷中心和3處縣級遠程會診中心,初步搭建起了以威海市立醫院為龍頭的市、縣、鎮三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為各級醫療機構開通了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示教,遠程培訓等多項遠程醫療服務,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促進基層醫院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有了遠程會診,基層患者可即時與上級專家實現“面對面”的溝通,不出家門就可享受到高水平、高質量醫療服務,為患者節約了看病時間和往返費用。同時,醫生也可通過遠程醫學平臺與上級專家進行醫療、科研的探討及疑難病例討論,接收遠程醫學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整體醫療水平,增強醫療服務功能。

  通過遠程醫療系統,與醫聯體醫院、市級遠程會診中心和區域心電診斷中心開展遠程診療,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從而推進雙向轉診,構建有序就醫的醫療服務體系。

  建立健康檔案,病史一目了然

  近年來,威海市積極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與各區市共20家醫院、85家基層醫療機構實現了數據對接,目前已接入了全市近千家醫療機構,采集整理健康醫療數據5.6億條,初步形成了以居民身份證號為主索引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流。

  20日,威海市立醫院的醫生調取了患者趙女士的健康檔案,全面了解該患者的過往病史。翻閱趙女士的健康檔案,可以發現,該檔案清晰地記錄了她在本區域的就診日期、就診醫院、就診類型和診斷結果,每一項的就診記錄都詳細寫明了該患者的病情、用藥等內容。“有了這份檔案,醫生可以精確地了解到病人的病史和用藥史,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的診療意見。”

  據悉,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開放了居民健康檔案調閱方式與接口,實現了市域內各級醫療機構以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為基礎的數據互聯互通及醫療服務業務協同,實現了居民健康數據的連續記錄。依托平臺,全市集中部署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信息化系統,基本實現了門診、住院、電子病歷、藥房藥庫信息化管理以及公共衛生的一體化應用,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了飛躍式發展。

  此外,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打造不僅有利于醫生了解患者的病史,提供精準的診療意見,也方便了患者了解掌握自身的健康情況。“同時,我們開通了‘居民健康網’,通過了實名認證的用戶,可通過該網站獲得健康狀況、歷史就診情況、檢驗檢查信息在線查詢等健康管理服務。”

  目前,全市已建立公共衛生健康檔案193.92萬份,充分利用電子檔案進行專案管理,定期隨訪,及時采取干預措施,提升健康水平,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26.37萬人,管理孕產婦、兒童及老年人11.9萬人。

  “目前,初步實現了信息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下一步,我們將以健康大數據為基礎,實現跨區域、跨機構的業務協同發展,為助推醫改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撐。”梁海濤表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麗娟 通訊員 梁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