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人心,威海市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往來也越來越密切,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記者從威海市商務局獲悉,截至目前,威海市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49個,中方協議投資額7.1億美元;吸引沿線國家在我市投資項目27個,實際到賬外資1.4億美元。今年1-8月份,全市對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額達215.9億元,增長71.8%,實現“一帶一路”貿易市場基本覆蓋。
日前,威海國際公司傳來捷報,旗下海外公司——孟加拉正威公司成功中標孟加拉國達卡交通可持續發展項目,合同額約1.3億元,這是目前我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的第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破了我市承包工程業務多年困守非洲的格局。
為響應國家建設“一帶一路”倡議,近年來,我市企業積極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商品貿易等對外合作,今年在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承包工程是威海企業掘金“一帶一路”的重要形式。我市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在以色列、阿聯酋、柬埔寨、緬甸等11個沿線國家設立企業機構15個,開展工程承包和國際勞務管理。目前,我市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承包工程合同總額3300萬美元,有3887名各類勞務人員在沿線國家工作。
隨著“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我市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也更加密切。數字顯示,目前我市28家企業在馬來西亞、阿聯酋、柬埔寨、伊朗等“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投資。“越來越多威海企業表現出了海外投資發展的興趣,他們紛紛到海外建設境外園區、生產基地,設立研發營銷網絡,開展能源資源開發。”市商務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威海企業群正在不斷創造亮點:華岳集團在柬埔寨投資4810萬美元開展森林開發和橡膠種植,是我市第一個走出去開展境外農業合作的企業。成山集團在馬來西亞投資3億美元從事輪胎設計、生產和銷售,成為我市最大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威建集團在阿聯酋投資1.75億美元開展商貿物流園區建設,是我市首個境外商貿物流園區。迪尚集團在東南亞、南亞建設了服裝生產基地,在更廣空間、更大平臺上推動自己轉型發展。
全市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也始終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額達215.9億元,增長71.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5.5個百分點,并實現“一帶一路”貿易市場基本覆蓋。
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威海開放的大門越敞越大,越來越多的海外“朋友”走進來投資興業。截至目前,“一帶一路”沿線有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等6個國家在我市投資,共設立企業27家,總投資額約2.7億美元。其中,泰國吞武里集團與威高集團合資設立威海吞武里醫療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建設運營集醫療、保健、康復、體檢和基層醫療服務為一體的國際化綜合性醫院,成為我市首家中外合資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