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長期制約著北方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今年5月,財政部等四部門就遴選確定濟南等12個城市入圍首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試點期3年。到2020年12個城市將共計獲得中央獎補219億元,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原則,因地制宜設計可行的清潔取暖技術路徑。日前,濟南版方案正式印發,采暖季治霾再放大招。
關鍵詞:拆鍋爐打造全國首個中小煤鍋爐全淘汰省會
根據方案安排,2017年拆除全市所有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涉及323臺、總計1605蒸噸;實現3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部超低排放,涉及94臺、總計14960蒸噸。將我市打造成全國首個實現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的省會城市。
燃煤鍋爐淘汰后,用啥來替代?第一,利用集中供熱(含余熱利用)替代燃煤鍋爐,繼續開發利用本地大型電廠余熱,加快引進周邊城市余熱。第二,大力擴大燃氣管網覆蓋范圍,增加氣源供應,推動燃煤鍋爐煤改氣。第三,加快通過電蓄能鍋爐、熱泵(空氣源、污水源等)、電蒸汽鍋爐等方式,實現燃煤鍋爐煤改電。
關鍵詞:引外熱向濱州、聊城“借暖”1億平方米
在利用華能濟南黃臺發電有限公司和華電章丘發電有限公司長距離余熱供暖能力的基礎上,先后實施“外熱入濟”西部工程和東部工程,計劃從聊城信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發集團)和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魏橋集團)多個電廠引入余熱。
其中,西部工程計劃尤其令人矚目。據媒體報道,4月26日濟南曾召開會議確定組建長距離供熱公司,計劃將從聊城信發電廠引入高溫水熱源,通過63公里輸熱管網將“外熱”引到濟南市區。工程建成后,該輸熱管網將成為全國最長的“借暖”管網。據報道,一期工程計劃2017年采暖季用上茌平熱源,為濟南西部提供20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整個項目計劃于2019年3月完工,到2020年實現8000萬平方米供暖能力,通過調峰滿足1億平方米以上取暖需求。
關鍵詞:改建筑今年選兩個鎮試點建筑節能改造
2017―2019年,繼續推進具有改造價值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城區、城鄉結合部及縣城,計劃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約2000萬平方米。其中,城區具備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面積約1730萬平方米;縣城約270萬平方米。鑒于農村地區農房建筑類型復雜,房屋節能改造難度大,2017年先行選擇2個鎮、0.5萬平方米作為試點,逐步推開,2018―2019年完成改造110萬平方米。
關鍵詞:替燃煤2020年實現劣質散煤銷號清零
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熱則熱,鼓勵利用地熱、電、天然氣、大型沼氣替煤等。
在地熱資源豐富的商河縣、濟陽縣、章丘區等地利用中深層地熱供暖,更換供暖方式,其中商河縣力爭建成全國“冬季清潔取暖無煤化示范縣”。
在濟南市廣大農村地區及集中供熱未覆蓋區域,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因地制宜,采用地熱替代、電能替代、天然氣替代的順序分類實施。2017―2018年,在上述資源、經濟條件均不具備的區域繼續開展清潔燃煤推廣工作,作為過渡性措施,確保到2020年實現劣質散煤銷號清零。城鄉清潔能源替代任務共48個項目,包括煤改電、煤改氣、棚改舊改清潔供暖、農村大型沼氣、清潔燃煤替代劣質煤項目。(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