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夜,開國少將、海軍原政委李耀文將軍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生于1918年的李耀文是榮成人。“九·一八”事變后,李耀文在共產黨員曹漫之影響下,他開始閱讀進步書刊和馬列主義著作,逐漸樹立革命理想,積極追隨共產黨。
軍旅生涯中,李耀文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9月,李耀文被授予海軍上將軍銜。此外,李耀文還是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李耀文將軍的離去,意味著在世的開國少將又少一員。今年年初,101歲的原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校長劉中華、106歲的原廣州軍區后勤部副政委高先貴將軍先后逝世。
從事過情報工作,還曾經改名換姓

1929年至1931年李耀文在榮成縣立第一小學讀書。高小畢業后,因家境衰落,李耀文先后就業于榮成縣教育局、圖書館、民眾教育館。
1933年,李耀文調到縣民眾教育館當管理員,從這時起李耀文接受黨分配給他的任務。因為他能夠出入縣政府,曹漫之就讓他搞一些情報。李耀文通過在縣政府當錄事的朋友,了解國民黨政府的秘密文件內容。有時還把文件原件帶出來給曹漫之看,曹把這些情報用藥水密寫后報告中共膠東特委。在為黨搜集情報工作中,李耀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7年,李耀文加入中國共產黨。
其實李耀文原名叫張錫紳,1937年因為在榮成做國民黨縣武裝的策反工作受到國民黨縣政府的通緝,他在奔赴革命隊伍的途中更姓名為“李耀文”,并從那以后一直沿用。
“七七事變”后,李耀文在膠東、魯中、魯南參與多場戰斗。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山東軍區組織野戰兵團。李耀文擔任警備第四旅政委,參加了山東軍民大反攻。12月,任魯中軍區第九師政委。
總理批示,被調到外交部
1970年4月,周恩來總理批示,調李耀文到外交部任軍代表、副部長。
1972年4月,李耀文被任命為駐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期間,與坦總統建立了友好和信任關系。他積極做南部非洲其他一些正在爭取民族獨立國家解放組織的工作,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在非洲國家的影響。1975年,中國與馬達加斯加民主共和國建交,李耀文兼任駐馬第一任大使。1976年2月,他任期屆滿,被任命為駐蘇聯大使。
1980年10月,李耀文任海軍政委。

2003年,李耀文將軍應邀回到老家,看到了家鄉新貌。
山東籍“開國將帥”僅余3位健在
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如今, 當年的1614名“開國將帥”中,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已全部逝世。健在的只有最后18名少將。他們基本都是在紅軍時期就參加革命,平均年齡已近百歲。
其中,山東籍“開國將帥”健在的只有劉振華、楊斯德、孫干卿三位。
劉振華

劉振華,山東泰安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沈陽軍區副政委兼旅大警備區第一政委,駐阿爾巴尼亞大使,外交部副部長,沈陽軍區政委,北京軍區政委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
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2015年9月2日,劉振華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
楊斯德

楊斯德,1921年11月17日,楊斯德出生在山東省滕州市南沙河鎮楊行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里。一九三八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2月,萊蕪戰役期間,他打入敵人內部策應國民黨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放棄指揮,為我軍取得殲敵5萬余人的萊蕪戰役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48 年11月,他以國民黨少將高參的身份打入敵人內部策反,促使何基灃、張克俠率部起義,此事被毛澤東主席稱之為淮海戰役的“第一個大勝利”。
在戰爭年代,楊斯德將軍長期戰斗在“看不見的戰線上”。他深入敵占區,臥薪嘗膽,瓦解敵軍,多次策反成功,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策反將軍”,其威名廣為傳頌。
孫干卿

孫干卿,山東省臨淄縣(今淄博市)人。1938年初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戰士、班、排、連、營長,抗日戰爭勝利后,隨解放大軍北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先后任東北野戰軍團長,第四野戰軍師參謀長。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和臨江、遼沈、平津、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后,歷任副師長、師長、軍參謀長,廣州軍區炮兵司令員,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參謀長,昆明軍區參謀長、司令部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4年9月離職休養。
(齊魯壹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