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陽:小麥“種、收、售”成閉合

  在山東省寧陽縣東疏鎮的田野里,金燦燦的麥穗壓彎了莖稈。孫集村村民郝祥社看著自家的麥子告訴記者:“這兩年家里的小麥搖身一變成了訂單式商品,從種植到收割再到銷售一點不用操心,比外邊一般的小麥貴,還賣得搶手。”

  從去年開始,郝祥社500畝的田地里,播種、施肥、收割,統統都有人管。豐收時,有專門的收割機開進地里,收割后直接裝車賣進糧庫,糧庫付錢。

  寧陽縣自2015年起探索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實施“閉合糧食產業鏈”,目前已試點60多個村,覆蓋面積5萬余畝,涉及近2萬農戶。據了解,聯合體是指龍頭面粉企業牽頭,提供良種,以優于市場價進行小麥收購;合作社開展技術指導,為種糧大戶提供化肥、農藥、農機等配套服務;農戶按要求種植。

  “普通小麥到處都是,優質小麥價格高卻收不到。”泰安魯糧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福同告訴記者,“穩定的優質小麥來源,僅靠在市場上零散收購不行,還是得走聯合發展的路子。”

  而對于農民來說,這種變化意味著成本降低,收益增長。堽城鎮商莊村村民高建國經營著300多畝土地,他給記者算了筆賬:種子、化肥由聯合體統一采購。收獲時小麥統一賣給魯糧公司,1斤比市場價貴8分錢,“保守估計按畝產1000斤麥子算,這一畝地省下的和多賺的一相加,就是90塊錢,穩賺不賠太合適了。”

  除了看得見的價格優惠之外,化肥提供方還對各地塊進行土壤測試,并提供“私人訂制”的肥料配方。合作社還聘請農技專家進行指導。據王卞寨村的農戶劉延軍介紹,他去年聽了專家指導,晚幾天播種、按要求澆凍水,自家種的小麥免于凍害,保證了產量。“現在有了聯合體的支持,我們農戶也就有了主心骨。”

  “企業通過與合作社、農戶聯結,有了穩定的生產基地,既確保了優質糧源,又減少了原料采購中間環節,節約了成本。”寧陽縣糧食局局長劉振中表示,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閉合糧食產業鏈”既能直接指導農戶開展標準化生產,保障了對小麥質量的需求,又做到了讓利于民。農業企業做市場、農戶搞生產、合作社專注服務,產生“1+1+1>3”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