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不敢突破不愿突破
廣東省山東商會申報成立“魯商聯盟總會”,類似情況在浙江民政廳順利登記,山東以20年前政策“擋駕”
在我省試點行政審批服務局建設中,省工商局以其國家局的文件為根據,拒絕給試點縣市開通網絡端口。其實,中辦、國辦已下文,要求各部門對這項改革給予支持
以批代管,把群眾企業預設為違法者
一些部門“以批代管”“重審批輕監管”,把群眾和企業預設為違法者,設置一道道關口,只要自己的審批不出紕漏,不管企業是否方便
缺乏換位思考,沒有主動服務意識
一些地方推行“一次辦好”改革,七分是因為上級有考核,二分是因為涉及本部門利益,只有一分是為了方便群眾
□ 本報記者
當前,全省各地、各部門正大力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在這一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點痛點堵點?怎樣去克服?下一步怎樣深入推進這一改革?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當下最需要提速的是干部的思想觀念,首先需要打通的堵點是保守、官本位等思想。
浙江民政廳順利登記,山東以20年前政策“擋駕”
破除保守、四平八穩觀念
今年6月,由廣東省山東商會發起的山東省魯商聯盟會,在歷經一年周折后成立。廣東省山東商會工作人員為此往返粵魯15趟。
去年6月,廣東省山東商會向省民政廳申報成立“山東省魯商聯盟總會”。民政廳以20年前的國家規定為據,要求把“總”字去掉。申報方以浙商總會在浙江以“總”字順利登記為例,并以自身是聯系全國各省級山東商會的總會為由,請求保留“總”字……今年2月,在耗時8個月后名字最終確定,“總”字被刪。民政廳根據有關條例,要求申報方掛靠一主管單位,申報方本是在外省卻又涉及山東商事的民間組織,到哪里找主管單位?請求掛靠一指導單位,被拒,如此又是一番周折,最終以省工商聯為主管單位。
“浙江為了解決問題,毫不猶豫突破過時政策。山東一些干部就是為一個名字也不敢有一點突破、不敢有一點擔當。”魯商聯盟會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然而,“一次辦好”非常需要這樣的“突破”和擔當,它們或者將過時的審批直接刪除,或者進行架構上的徹底改革,或者大刀闊斧進行流程再造,能從根本上解決審批慢問題。
其實對于在此次改革中突破相關政策和法律,中央今年5月公布的關于審批改革的“指導意見”、我省今年6月公布的關于“一次辦好”改革的“實施方案”,都有鼓勵和保護性條文:對制約改革的法規規章提出修改建議;對法規進行立改廢釋工作。有了“尚方寶劍”還不敢突破,追根溯源是保守僵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思想和怠政思想在作祟。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不愿意“突破”。在我省試點行政審批服務局建設中,省工商局以其國家局的文件為根據,拒絕給試點縣市開通網絡端口。其實在其部門文件之后,中辦、國辦下文,要求各部門對這項改革給予支持。“他們固守本部門文件,是不愿讓別人染指本部門的審批權以及其中的利益。希望借著這次機構改革能有所改進。”一位行政審批服務局長對記者分析。
思想保守,凡事四平八穩,使一些干部對改革措施推諉扯皮、拖延執行。一位市編辦的同志對記者感慨,浙江的不動產登記改革方案只有四頁紙,只寫明改革的大體路徑就行;而這個市的不動產登記改革方案卻有二十多頁,必須注明每項改革的責任單位、配合單位,否則執行不下去。而在另一個市,“一次辦好”行動方案即使這樣注明了,各部門也遲遲不行動,原因是只有市里的方案不夠,還要等所屬省級部門的方案。
怎樣消除保守思想?除了要求各級干部解放思想、主動轉變觀念,當下一個現實途徑,是從山東干部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不愿冒尖但能夠忠誠執行上級決定這個特點出發,持續發揮一把手強力推動改革和觀念轉變的作用,久久為功,成風化人。
我們在各地也發現這樣一些案例:當改革與上位法發生沖突時,各地大膽突破已有政策。例如,濟南推行“拿地即開工”,突破法定流程,將施工審批提前至拿地階段。還有,高密的慢性病醫保評定,在多個環節突破法定時限。然而我們更發現,這些改革背后無一例外是當地一把手的要求和推動。
“山東干部貫徹領導要求毫不猶豫,那從省里到各地,主要領導就繼續推動‘一次辦好’,常抓不懈,不但取得審批提速的成果,更在實踐中帶動思想轉變,再以思想的轉變推動‘一次辦好’改革和其它工作。”
省社科院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彭總峰說。
其次,為培養敢闖敢干精神創造寬松環境,引導干部主動轉變保守觀念。這需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敢于擔當者擔當,為敢于負責者負責。省委、省政府為此在去年就出臺《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意見(試行)》。然而我們觀察到,很多地方對“意見”的細化政策遲遲不出臺,沒有為干部敢闖敢干編織起完整的保護網。
“跑審批像挖地雷,挖掉一個卻不知下一個在哪里”
轉變以批代管思路
“跑審批像挖地雷,挖掉一個卻不知下一個在哪里,因為沒人告訴你。為了繳費,我今天跟老板要錢,明天還得要,老板都煩了……”魯南一位企業界人士對記者說。今年初,一個年輕人到菏澤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企業審批手續,跑了九次沒辦好,憤而扭頭離去,不辦了!
這是“以批代管”“重審批輕監管”思路在作祟,潛在前提是把群眾和企業預設為違法者——設置一道道關口,只要自己的審批不出紕漏,哪管企業是否方便、營商環境如何。說到底這是不敢負責、不敢擔當。
轉變“以批代管”思路,根本舉措是放權、精簡審批。近年來我省各級大力簡政放權,但我們還是聽到許多“審批難”反映,原因之一就是下放權力“含金量”不高。在此不妨借鑒江蘇做法:把擬下放權力對企業和群眾公開,讓他們進行選擇,企業和群眾選擇率在50%以上的事項全部下放。江蘇據此下放審批權力115項,省級基本不再審批企業投資項目。說到底,這是一個是否真正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問題,是有關部門能否刀刃向內動自己“奶酪”的問題。人家能做到,我們為什么做不到?
對于精簡審批材料,在采訪中我們曾聽到開發商用汽車送圖紙的故事,此且不說,僅看一個小小理發店的開辦:浙江省桐廬市不需提供任何材料,業主寫個承諾書,有關部門按照承諾進行監管;我省工商部門卻要提供健康證等一堆材料。桐廬實行的是告知承諾制,是改變“以批代管”方式的釜底抽薪之舉。這里的前提是,轉變“把企業和群眾預設為違法者”觀念,大膽放魚進池,并加強誠信建設、加大失信懲戒力度,進行嚴格的事中事后監管。
正常審批要進行,但審批事項和收費需要改革。我省很多地方審批環節繁雜,收費項目眾多。例如建筑項目中少的有十幾項,多的二三十項,涉及十幾個部門,造成“挖地雷”現象。浙江等省的解決辦法是,在削減審批環節的同時,對所有收費進行一次告知,實行一卡收費,方便了企業。臨沂市也曾試行這個辦法,他們建議,借著省直審批部門剛剛進駐政務大廳的時機,從省里由上到下推行這項改革,這樣阻力會小一些。
精減審批,企業和個人誠信建設要跟上。從社會誠信到政務誠信,近年我省都已作出部署。去年全省共有29萬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77戶企業首次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但是很多地方反映,當前對失信行為懲戒不夠,不能根絕企業二次失信。他們呼吁以重典懲罰失信者,讓失信者真正寸步難行,由此養成不敢失信的習慣,慢慢培養誠信文化,逐漸實現不愿失信。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我省有一馬當先的做法,又有需要整體提高之處。濟南市工商局的事中事后監管平臺,被國務院“放管服”督導組評價為“省內首創、全國領先”。然而掃描我省這些“先進”,多數集中在平臺和軟件建設方面。在“硬件”上,事中事后監管需要力量下沉到一線,更需要專業監管。然而囿于體制原因,一些地方一線監管力量匱乏,出現一個人監管十幾個工地現象。這種狀況亟須改進。
“七分為考核,二分為部門利益,一分為群眾”
真正樹立服務群眾理念
無論是精簡材料、優化流程,還是體制改革,最終效果都從政務大廳體現出來。大廳直接面對群眾和企業,它的服務質量決定改革的落地效果。這里的關鍵是,大廳要真正樹立服務理念。
在采訪中我們卻聽到,一些地方推行“一次辦好”改革,七分是因為上級有考核,二分是因為涉及本部門利益,只有一分是為了方便群眾。這種認識直接造成服務群眾不夠。
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除了進行后臺的優化流程、精簡審批外,從大廳層面來看,需要換位思考,樹立主動服務意識。
一位局長對記者說,大廳本是服務性機構,但很多大廳具有“坐北朝南”的衙門作風,服務指南專業術語太多,表達不清晰。這里沒有高深的技術,只是為群眾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前提是換位思考、主動服務。
群眾到大廳辦事容易著急。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這一點,青島市李滄區政務大廳墻壁顏色柔和,布局溫馨,并免費復印,免費提供兩種果汁。李滄區政務大廳主任姜可新告訴我們,如此裝修并沒有多花錢,果汁一年花不了七千元,免費打印的紙張、油墨一年花不了一萬元。在這里,不是差錢不差錢問題,而是換位思考、主動服務問題。
怎樣換位思考?加強為民教育、進行有效的制度建設是首要一條,此外我們還發現一條更基礎性的。安丘政務大廳在今年上半年考核中,名列濰坊市12縣(市區)第一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眾多原因中有一條“壓艙”的:安丘政務辦主任唐永萍,在鄉鎮工作21年,了解群眾辦事之難,制訂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時從鄉鎮調來14名前臺受理員、9名代辦員,他們亦是熱情服務。看來,政務大廳需要調一些熟悉基層、對群眾有感情的人任職。
提高大廳服務質量,在工作人員層面怎樣用力?讓我們先看大廳人員的構成。一位審改辦主任告訴我們,在當前監督力度持續加大的態勢下,為“保護”工作骨干,一些部門只是將表現一般的人員派往大廳。在記者采訪的近10個縣(市、區)中,除了榮成的90多名大廳人員是公務員、事業編制,其余很多是勞務派遣人員。
面對這種現實,首先還是要加強教育和規章建設,加大獎懲力度。在這方面各地頗為認真,有很多好經驗。在此不贅述,只說一個被忽視的更基礎性的問題。
據了解,勞務派遣人員月收入只有兩三千元,收入不算高。某市市委書記感到大廳人員辛苦,提議給每人補貼1000元,卻被財政局、人社局阻擋。江蘇省鹽城市對大廳窗口人員每月補貼200元,已實行多年。寧波市鄞州區政務大廳,每當延遲下班都有加班餐。我省各地卻囿于有關規定,取消這種補貼。這其實還是當地決策者敢不敢擔當、是不是真正關心這個群體的問題。要讓馬兒跑得快,首先要讓馬兒吃得飽。這些擔當還是要有的。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對制約我省“一次辦好”改革的各種觀念問題,只要既引導干部主動轉變,又在實踐中推動轉變,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實現觀念上的飛躍,引領實現“一次辦好”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