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享單車哪家投放最多?有業內人士估計,哈羅在濟南投放超過10萬輛,單車“圍城”咋破局?
“共享單車+公共交通”正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擇。僅僅用了不到10個月,濟南這座曾被《濟南共享單車愉快上路》報道點贊的城市陷入單車的海洋,除了橙色的摩拜,還有黃色的ofo。但這兩種顏色相比藍白相間的哈羅單車而言,都是“配色”而已。
業內認為,濟南單車容量不到10萬,但目前保守估計數量已經超過18萬。經濟導報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能夠監測到的哈羅單車數量已達5萬輛左右。
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在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比如企業線下運維能力不足,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無序停放對城市面貌和交通的影響等。15日,國內不少城市迎來“共享單車集中清理日”。各地不斷出臺新政,從城管部門介入,到企業自我維護,以及引入第三方管理機構,可謂多管齊下。

宣稱8000輛
但實際8萬多輛
伴隨著18萬輛單車的投放,濟南每到假期,火車站、汽車站就成為單車的海洋,盡管多部門屢次整改,但無奈治標不治本。
“對外一直說投了8000多輛,但監測到5萬輛,實際8萬輛只少不多。”經濟導報記者從一位交通系統的內部人士處了解到。根據內部檢測數據,摩拜的監測數據顯示是4萬輛左右,ofo的監測數據是3萬輛左右。經濟導報記者在多個單車停放現場觀察到,哈羅單車數量遠超摩拜和ofo。一位共享單車從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哈羅在濟南投放量超過10萬。
15日,經濟導報記者在濟南市火車站經一路進站口處看到,大量停放的共享單車由于不允許進入火車站,很多人就把車停在了車站街與經一路的交界口上。僅僅幾米寬的人行道上被幾十輛單車堆滿,不少拉著行李趕火車的行人需要借道自行車道繞過。到了上下班的高峰期,進入火車站的十字路口甚至成為共享單車的“聚集地”。
同樣在泉城路街頭,15日下午,ofo的維護人員正在整理亂停放的單車,準備轉運到規范的停車區。“我們專門負責歷下區街道范圍內的單車亂停放現象,每天至少要送幾百輛單車‘歸隊’。”ofo“小黃車”的維護人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在高頻流動區難免出現少數用戶不按規定停放的現象,他們通過街頭巡查的方式,治理單車亂停放。比如單車停在盲道上,他們就要把車子擺放到規范的停車區。
經濟導報記者發現,在趵突泉公園西門的小巷子中,幾十輛破損和被丟棄的共享單車堆積如山。旁邊停車場負責的工作人員透露,這些共享單車堆積在這里已有時日,就這么“扔”在這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僵尸車”。
隨著共享單車投放的體量越來越大,一些大商圈入口、人行道、停車泊位等都被共享單車“占據”“包圍”,共享單車形成“圍城”之勢。
管理模式待“開處方”
摩拜單車山東公司總經理張翔表示,濟南在國內眾多城市中是較早出臺共享單車管理規定的,這也是濟南能夠成為共享單車管理樣本城市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在2017年1月,摩拜單車進入濟南之前,ofo、永安行單車因為強投濟南,被相關部門果斷出手制止。而濟南共享單車的管理政策并沒有持續實施,在2018年年初因單車管理權從濟南停車辦移交給濟南交通運輸委員會,在這期間出現了短暫的管理真空期,而就在這段時間內,哈羅單車在濟南進行了暗中投放。
2018年清明假期,濟南遭遇到首次“單車”圍城。這次“圍城”驚動了濟南市相關部門,此后不久,濟南共享單車的管理權重歸濟南交警。
東南大學顧大松教授一直從事公共交通及其法治規范研究。根據他的研究,目前處于運營狀態的共享單車全國接近1500萬輛,從這一數字推算,其維護的成本將會在未來的3年內達到頂峰。目前共享單車的維護成本需要各個運營公司自行來承擔。
顧大松曾設想,由第三方管理平臺來為共享單車的末端管理提供社會服務,是否將實現管理的最為有效化?
“目前不少城市也有實行‘區域管理’制度的,也就是市場占有率不高的企業,實施一個人管轄一個區域的單車停放。還有的管理模式主要來自政府,比如直接托管,涉嫌違法的則直接將車輛運送到停車地點,由此產生的費用則由單車企業來承擔。但這樣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后管理’。”中國新經濟發展研究院金融學院副院長何英盛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提供此類服務的多為勞務公司或者搬家公司,因此服務能力較為粗獷,服務人員流動性大,專業水準較差。由于單車線下運營維護離不開“人”和“車”,因此具有更強專業能力的第三方管理公司可能是未來運營維護的主體力量,但這一切都是實驗性質的。
配額制落地刻不容緩
共享單車的亂象怎么管?在約束的基礎上如何鼓勵?成都市的探索走在了全國的前面。
根據《成都市共享單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試行)》,每年將對共享單車企業進行一次考核。基準分值1000分,600分以下責令企業退出成都市行政區域營運。
據了解,目前,國內不少城市都出臺了共享單車“禁投令”,防止新的單車進入,同時對現有的城市單車施行配額制管理,超過配額的單車必須回收。早在2017年8月,廣州發布禁止新單車投放。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鄭州等國內20多個一二線城市發布了“禁投令”。
業內人士介紹,濟南交警在今年5月的單車新政發布會上也提出了總量控制的原則。但總量控制要落到實處,還有若干門檻需要邁過。禁投令、配額制和打分制是共享單車線下管理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經濟導報記者從濟南管理部門了解到,濟南正在建設電子圍欄,其中就有監測單車企業單車數量的功能。
“從國內其他城市的經驗來看,有的城市就是越禁越投。因為沒有技術監控,管理部門對單車企業到底投了多少車心里沒數,只能聽單車企業自報自數。”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共享單車作為一種社會多方管理的公治模式,需要包容,但也需要制度的約束。
“共享單車投放應該‘量體裁衣’,需依據城市人口、市民需求和城市容納度等確定投放數量。在這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積極作為,以校正資本的盲目行為,預防市場作用的失靈。”何英盛建議,比如從一開始就大體確定需引入的企業數量和共享單車投放數量,劃設相應數量的停車位等等,而不是先任由其大量投放,然后再大規模地整治回收。
(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