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思政課比作一場交響樂,每一個學生都是樂手,而思政課老師就是那個音樂指揮。山東財經大學邢慧榮的思政課就是這樣一個課堂,作為課堂的靈魂人物,邢慧榮將自己當作了課堂的引導者,吸引學生不斷發問。有學生評價,邢老師的課堂就像一場“百家講壇”,“她的啟發式教學,讓我們不斷進行頭腦風暴,用主體的態度去思考問題。”

  頭腦風暴成就“百家講壇”

  山東財經大學2013級財政稅務學院的許鈺瑩雖然已經畢業,但談起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邢慧榮,語氣就像挖到了寶,“她的課我一直都是坐前面,不是中間的前排,是旁邊的前排,就為了離她近點。”

  漸漸的,“邢老師的課大家爭著往前排座”,仿佛成為了一個傳統。11月1日,在邢慧榮開設的思政課上,2017級美術學專業的高舒淇再次搶到了“第一排第一個位置”。整個上課過程中,除了例行的翻閱課本,她沒有低過一次頭,沒有走過一次神,她的眼睛追逐著邢慧榮,隨時準備接住邢慧榮拋出的問題,“因為回答邢老師的問題得靠搶”。

  邢慧榮的思政課名為《從認識論的緯度解讀新時代思想》,充滿了濃濃的哲學辯證味道。為了今昔對比,表現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邢慧榮引用了100多年前八國聯軍侵華的案例。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十幾萬清軍為何無法抵擋人數不及兩萬的八國聯軍?邢慧榮放出了幾張清朝百姓坐視外敵入侵袖手旁觀、甚至成為幫兇的圖片史料,圖片的沖擊力令學生震撼,原來,中國的至弱之源,是輕視人民群眾。

  臺下學生恍然,政治歷史課本上從小背到大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絕非一句空話。2017級的劉濤,已經不止一次為邢慧榮的博學而折服。“邢老師從不會照本宣科,她講馬克思主義,會講馬克思的愛情以及他顛沛流離的一生,講述一個偉人所經歷的苦難和他心中永恒的信仰,馬克思是一個活生生生的人,讓我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沒容學生多想,下一刻,邢慧榮立馬拋出了問題:“假如你們生活在100多年前,你們想為當時的中國做些什么?”班里瞬間七嘴八舌地炸開了鍋,不用起立不用舉手,學生可以坐著回答問題,回答完之后附上學號。“我想實業救國??”“我要在報刊上發文章喚醒國民??”這個還沒說完,下一個又接上,你爭我搶,互不相讓。“聽她的課像聽了一場過把癮的‘百家講壇’,從來不缺歡聲笑語,更不乏激烈討論,”2014級統計專業單姣在學校舉辦的“我最喜愛的老師”征文比賽中,向自己喜愛的邢老師表露心聲。

  邢慧榮的課堂就像一場大型交響樂,一個樂章接一個樂章,精彩紛呈,可又是那樣“潤物細無聲好”。一節課下來,邢慧榮這樣的發問至少要進行三四次,一次又一次的頭腦風暴中,學生獲得感十足。

  邢慧榮認為,哲學就是最原始的發問,哲學家是思想的“助產士”,“我就是承擔助產士的角色,啟發學生回答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標準答案,引導他們用主體的態度去思考。” 

  用學生喜歡的話語,傳遞經典的思政課

  “最初確實是沖著邢老師的外表去的,聽說邢老師是大家心中的女神,知性而干練,”同樣作為女生,這是許鈺瑩未來理想的模樣。但是許鈺瑩不得不承認,最后她被邢慧榮的才華和學識折服了,“我覺得邢老師是顏值和才華雙在線的人,我特別喜歡看她笑的樣子,好有正能量。”

  作為一名年輕老師,邢慧榮臉上時常洋溢著的自信笑容,知性與青春兼具的氣質,穩重中透著活潑,是學生眼里爽朗的“小姐姐”。對于思政課,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課堂的接受程度會有些許差異,尤其是理工類學生,可能更加講究“實用”。面對學生的困惑,很多思政課老師自己也露了怯,認為宏觀甚至空洞的東西,不好教。

  如何為學生打開這扇門,是邢慧榮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果人生是一輛行駛的汽車,理工科是發動機,而文科就是方向盤,你打算往哪個方向開,思政課作為一種思想認識和方法論,會給你最直接的引導。”邢慧榮經常和學生這樣說。

  就這樣,邢慧榮充當了一個“翻譯者”的角色。如今的“95”后甚至“00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經典原理等話語,學生大多從初中就開始接觸,雖然很多段落倒背如流,但其中真正的含義對大學生而言卻是陌生而遙遠。如何把艱深的理論,化為形象動人的言語,邢慧榮動了不少心思。在她的授課中,可以將兩種話語體系來回轉換,用學生喜歡的話語,傳遞經典的思政課。

  為什么要學習思政課,邢慧榮曾經給了學生一個最接地氣兒的說法:“任何國家都有其意識形態,就好比每一個家庭都有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一樣。“我們作為孩子,不聽自個兒父母的話,難不成要去聽別人父母的話?”道理很簡單,學思政課,就是信任我們的父母,聆聽父母的教誨。

  基于此,邢慧榮認為思政教育不難。“要讓我們的孩子,了解到我們這個家的來之不易,我們身為這個家中的一份子,應當如何正確進行個人定位、如何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邢慧榮說得非常認真,令人動容。她堅持認為,應該讓孩子們在思政課中有獲得感,燃起他們偉大抱負的熱情,移情國家的宏大格局。

  經典理論,化作了生活常態

  邢慧榮將“傳道受業解惑”放在了日常生活中,思政課就這樣被她搬下了課堂,由經典理論,化作了生活常態。“我所了解的上過邢老師課的人都和她建立了很好的關系,課上是師生,課下更像朋友。”2014級的姚學輝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很久了,還時常懷念邢老師的課,真希望有一天能重回課堂,認真地聽邢老師精彩的授課,為我以后的工作生活補充源源不斷的能量。”山東財經大學2011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劉凡,想起邢慧榮感慨道。雖然很多學生畢業了,卻仍然與邢慧榮保持著密切的朋友關系,在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他們希望得到邢慧榮的引導和建議。

  邢慧榮曾經開設過一堂全校公開課《角色學導論》,這堂課在當時成了全校的“搶手貨”,許鈺瑩特別感謝這堂公開課,因為這堂課,她收獲了一生的良師益友。“我有很多問題都會請教她,尤其在我十分艱難的階段。我最感動的是,她不會因為我不是她的直系學生而怎樣,即使在她最忙碌的時候,還是很耐心地幫助我、開導我,包括我在大學里做過一些很重要的決定,也是和她商量之后決定的。”

  “因為敬重你,我慢慢也變成了你的樣子。”2016級美術學專業的薛雪正在準備考教師資格證,邢慧榮已經成為她理想老師的典范。許鈺瑩也慢慢成長起來,除了有重大事情向邢慧榮請教,別的已經都可以自己決定,“因為很多決定,即使沒有跟她商量,我也知道如果問她,她會怎樣回答,這算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邢慧榮珍視與每一個學生的感情,作為一個思政課老師,任務艱巨。“無論是課堂還是課下,我愿意做一個跟他們聊天的人。如果我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那我就很知足了。”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