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父女與尿毒癥抗爭十年,為省錢在家建起簡易透析室

  十年前,河南省溫縣趙堡中心學校蔣二軍和女兒蔣思琪先后患上了尿毒癥。求醫(yī)問藥、治病救命這十年共花掉了三四十萬元,讓這個不幸家庭陷入極度困境。

蔣二軍往保溫箱存放腹透液。蔣二軍往保溫箱存放腹透液。

  蔣二軍今年46歲,女兒蔣思琪今年13歲是一名初中生。 

家徒四壁。家徒四壁。

  將二軍是一名受學生愛戴和家長尊敬的好老師。2008年4月,在他從事教育工作的第18個年頭,被確診為腎衰竭。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治療一周后,面對高昂的醫(yī)療費,想想千元的工資,他一咬牙,帶著大夫的低鹽、低油脂、低蛋白的醫(yī)囑出了院。

蔣思琪在進行腹透。蔣思琪在進行腹透。

  這么多年來,他嚴格執(zhí)行低鹽低油低蛋白的飲食標準,早餐和晚餐只喝些粥吃一些淀粉拌的蒸菜,午飯多是白水煮粉條,飯菜實在難以下咽,才用筷子頭沾一點甜面醬。平時蔣二軍就靠必需的藥物和低鹽、低油、低蛋白飲食把肌酐控制在240左右近十年。

蔣二軍每天的主食粉條。蔣二軍每天的主食粉條。

  長期的低鹽低油低蛋白飲食,折磨她的丈夫身體極度虛弱,每天頭痛的厲害,耳邊像蟬鳴一樣的叫聲一秒鐘也沒有停息過,腳底像是踩了一層水,腿沉重的時常提不起來,稍不留神就會導致腳崴了,甚至骨折。盡管如此,他并沒有長期請假在家休息,每次腳崴或骨折后,只要能站起來,就會忍著病痛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即使骨折在家,只要學校領(lǐng)導打電話,也會忍住疼痛從床上爬起來,扶著凳子,來到自家電腦前辦公。他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先后被河南日報、教育時報等媒體報道,并被評為感動溫縣十大人物、縣勞動模范。

蔣思琪在媽媽的幫助下進行腹透。蔣思琪在媽媽的幫助下進行腹透。

  可不幸并沒有到此結(jié)束。還是2008年9月,女兒蔣思琪被查出尿蛋白兩個加號,對腎臟病略有了解的蔣二軍立即慌了神,顧不上自己身體也很虛弱,趕緊帶著女兒四處求醫(yī),此后,他再也沒在任何一家醫(yī)院住過院,他總是說,“我死了不要緊,人生也經(jīng)歷了一大半,可孩子還小,一定得把孩子的病看好。”

  多年來,為給女兒治病,他們一家輾轉(zhuǎn)于溫縣人民醫(yī)院,焦作市人民醫(yī)院,鄭大一附院,河南省中醫(yī)學院一附院,河南省中醫(yī)院,北大第一醫(yī)院婦女兒童醫(yī)院……

媽媽在幫助蔣思琪對腹透管進行消毒。媽媽在幫助蔣思琪對腹透管進行消毒。
蔣思琪在復習功課。蔣思琪在復習功課。

  2012年開始,侯艷麗和丈夫開始帶著女兒在北大第一醫(yī)院婦女兒童醫(yī)院長期或住院或門診治療,丁潔副院長和王芳大夫是主治醫(yī)生。

  十年來,他們?nèi)揖涂空煞虻哪且环菸⒈〉墓べY和侯艷麗零星打工收入維持。為給丈夫和女兒看病,他們攢一點兒錢就帶女兒上北京。

  十年中,他們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穿的衣服都是親朋好友贈送的舊衣服,家里沒有添置過一件新家具家電,電視機是98年他們結(jié)婚時買的電視。家里需要冷藏一些藥物,侯艷玲的妹妹給他們家買了一臺小冰箱。丈夫特別喜歡電腦,在學校曾是計算機高手,有時候,學校的一些工作需要帶家里面做,蔣二軍下了好幾年的決心,才花400塊錢淘了一臺舊電腦,屏幕是還是老式的大塊頭。

  “帶女兒在北京看病期間,為節(jié)省開支,我們一家夏秋兩季很少住旅店,經(jīng)常睡在醫(yī)院門診大廳的地面上,有時也會在通往天安門廣場的通道里面睡,武警戰(zhàn)士了解情況后,也不太攆我們,只是每隔一段時間會來提醒下不能在這兒睡。冬天,天冷的受不了,才花錢住進西皇城根兒北街地下室小旅館里面。北京的飯也貴的不得了,我經(jīng)常和女兒只買一份飯,她吃大半,我吃剩下的。”侯艷玲回憶這些年求醫(yī)問藥的日子眼里噙滿淚水。 

蔣二軍每頓要吃這些藥物賴以控制病情。蔣二軍每頓要吃這些藥物賴以控制病情。

  就這樣,十年,她帶著丈夫和女兒兩個尿毒癥病人走了過來。十年來,每三個月就拿著自己打工的收入和丈夫的工資,帶著女兒去北京看病。2018年初,女兒蔣思琪的病情發(fā)展至尿毒癥終末期,在鄭州市兒童醫(yī)院做了腹膜透析。現(xiàn)轉(zhuǎn)入鄭大一附院腎移植中心等待腎移植。在鄭州市兒童醫(yī)院思琪的主治醫(yī)師是劉翠華主任、楊莉莉大夫,在鄭大一附院腎移植中心的主治醫(yī)師是豐貴文主任,尚文俊主任。

侯艷玲在整理最近服用完藥物的藥瓶。侯艷玲在整理最近服用完藥物的藥瓶。

  現(xiàn)在,小思琪肚子上插著透析管,每天要做3次腹膜透析。蔣二軍在家里簡單設置一個“透析室”,里面的設備很簡單,一臺恒溫箱,一盞消毒用的紫外線燈、一把椅子、一個輸液架……先給導管消毒,然后導水、換水,整個腹透需要半個小時。

最近幾年蔣思琪在各大醫(yī)院的部分病例。最近幾年蔣思琪在各大醫(yī)院的部分病例。

  等待腎移植讓侯艷玲夫婦看到了女兒活下去的希望!可是,這么多年來,為了醫(yī)治父女倆的病,家里早已一分錢也不剩, 就連親朋好友也被借遍了,哪里還能拿出換腎急需的30萬元錢呢?

蔣二軍每頓要吃的部分藥物。蔣二軍每頓要吃的部分藥物。

  “相比于自己的命,我更希望孩子能夠活下來!要是能治好女兒的病,我也就心安了……”蔣二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