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歲的臨沂人紀凡龍,在2013年不慎“弄丟”了思維不清晰的老母親。5年來,77歲蔣連香的走失,總在不經意間讓紀凡龍陷入懊悔。盡管尋遍臨沂各區縣、鄉鎮后一無所獲,但紀凡龍仍盼望著奇跡發生。他希望娘就在自己身邊,只要喊一聲娘,娘就能回過身拉著他的手回家。

買完兩塊錢煎餅
娘就沒了音訊
2013年9月5日,臨近中午12點,母親還沒回來。紀凡龍有些不安,開車出去轉了一圈卻沒找到。
紀凡龍的老家在臨沂市莒南縣板泉鎮,2007年,早已在臨沂城區安家落戶的他,把父母從老家接到城區生活。“先在老單位制藥廠附近的房子里住了三四年,又接過來跟我們一塊住。”2011年,紀凡龍的母親蔣連香思維開始有些不清晰,需要別人照顧,他就把父母一起接到了位于馬廠湖附近的廠區生活。那個工廠是紀凡龍在工業園區租用了地塊,用來辦食品加工廠。
“有個門衛看到過,大約11點的時候,拎著煎餅往回走。”轉了一圈在外面沒找到母親,回到廠區也沒發現,紀凡龍急了,重新駕車到母親經常去的地方從頭再找。雖然蔣連香的思維有些不清晰,容易健忘,比如燒水總忘了關火、水壺燒壞好幾個,炒菜放完油又忘了還要放啥,但她還能記路、認人,往常吃完早飯都要到廠區附近散散步,到集市或者人多的地方溜達一圈,轉悠到午飯時間再回來。
可是這天,她在一個煎餅攤買完兩塊錢的煎餅后,再也沒了音訊。據最后目擊蔣連香的附近一家工廠門衛介紹,看到蔣連香的時候她正拎著煎餅往回走,那個地方拐個彎再走200米就能到紀凡龍的工廠。
下午兩點左右,紀凡龍的兩個妹妹也聞訊趕來,再加上其他力量撒開人馬找到天黑也沒結果。即使是報警后查詢了事發地附近的監控錄像,臨沂市電視臺當晚也播發了尋人啟事,還是沒能再見到或是接到關于蔣連香的任何消息。
找遍全市沒有下落
倒幫別家老人回了家
“要是不猶豫,直接買一只手環就好了……”怕母親走失,紀凡龍不愿讓母親一個人出門溜達,但老人在廠區待不住,別人也攔不住。紀凡龍曾經給母親的口袋里塞過幾張他的名片,想著萬一母親走失別人可以通過名片聯系,可是這些名片都被母親扔掉了,她說自己沒事用不著這個。得知有一種定位手環,可以查找佩戴者的位置,紀凡龍上網搜索了幾款,但看到有的評論說有些產品定位不準確、信號不穩定,他怕買到這樣的產品,就讓遠在上海的女兒幫著挑選一下。遺憾的是,定位手環還沒買到母親就丟了,這也是紀凡龍最懊悔的。
隨后的半年內,紀凡龍和兩個妹妹等親屬,幾乎放下了所有的工作及生活瑣事,專職查找蔣連香的下落。“印了兩萬多份尋人啟事,最多的時候,有30多臺車一人包一塊挨著找。”他們從網上下載臨沂各個區縣的地圖打印出來,帶著尋人啟事挨個村找。想著蔣連香是步行,應該走不遠,可他們找遍了臨沂的各個區縣、鄉鎮,就是一無所獲。
反倒是在尋親過程中,一名細心的飯店老板看到一位疑似走失老人像是蔣連香,挽留住這位老人后及時通知紀凡龍。等眾人趕到后發現并不是蔣連香,他們帶著這位老人按照她行走的反方向逐個村查找,最終把這位同樣迷路走失的老人送回了家。
2019年的元旦近在眼前,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但這些值得歡慶的日子似乎只能給紀凡龍和他的家人陡增痛苦。闔家團聚的日子里,他們倍加思念不知流落何方的蔣連香。“不知道有沒有熱心人給娘一碗熱水、一口熱飯,不知道雨雪天里老娘有沒有溫暖的住處……”娘丟了的日子里,紀凡龍無數次設想過母親會遭遇怎樣的窘迫,那些在電視中見到過的類似鏡頭,都換成了母親的身影。每每想到這些,紀凡龍的心陣陣發疼。

牢記母親體貌特征
盼望奇跡能發生
蔣連香今年已經77歲,即使在家安享晚年也是需要子女長久陪伴的年紀。可此時的她還在外漂泊,或許正與日夜思念她的子女越來越遠,或許就在某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困頓。曾有人勸紀凡龍不要找了,在老家給母親建個衣冠冢,也算有個精神寄托。或許這也不失為一種安慰,但這是紀凡龍最不愿得到的結果,他盼望奇跡的發生,更害怕沒有奇跡的出現。
“身高1.55米左右;上門牙及周圍共4顆牙齒是鑲牙;曾做過甲狀腺切除手術,脖子上有術后疤痕……”失去母親的日子里,除了這些熟記于心的特征,紀凡龍還懷念那碗母親留給他的白菜燉肉片。“那年趕集娘買了一碗菜——白菜燉肉片,我吃完后才知道她一口沒動,全留給了我。”紀凡龍十一二歲那年,還是一個農家困苦的年代,母親帶著他趕集賣自己做的“蓋頂”(一種用秸稈縫制的圓形水缸、鍋蓋,也可以晾放水餃、面條等食材)賺零花錢。在集市上逛了一圈后,中午時分紀凡龍回到母親的攤位。母親遞給他一張煎餅,還端出來一小碗白菜燉肉片下飯。在那個只有過年才能見到葷腥的年代,紀凡龍三兩口就把菜吃光了。“真是疼兒不讓兒知道。”等母親離開攤位去買別的生活用品的時候,隔壁攤位的一位大娘對紀凡龍說,那一小碗菜他的母親一口也沒吃,自己就著白開水吃的煎餅,全留給了紀凡龍。
“現在不缺吃不缺穿,娘卻丟了……”在尋找母親的日子里,紀凡龍羨慕那些母親還在的家庭,看到與母親年齡相仿的老人,他都要多看一會兒,奢望那就是他的娘,喊一聲娘,就能回過身拉著她手回家。“趁著娘在,要好好孝敬她們,不要給自己找托詞。”眼前的現實讓紀凡龍越發感覺,能再握住娘的手的幾率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小,他盼望奇跡的發生,也希望那些母親還在身邊的兒女,能珍惜眼前的娘,不要等失去時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