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圖文:炮彈碎片藏在88歲老兵腦內71年 老人常做夢還在戰場上 近日患腦梗住院檢查才發現是彈片

  圖為:若不是一個月前生病住院,88歲的老爺子王克德都不知道自己偏頭疼多年的原因,竟是因為藏在腦內71年的炮彈碎片。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孝斌王永勝王克德老人和他的四個女兒

  昨日,冬陽和煦,坐在家中,看著珍藏的解放戰爭紀念章和抗美援朝紀念章,老人又一次回憶起曾經的崢嶸歲月。

  腦梗住院發現金屬碎片

  王克德居住在武漢市洪山區城際花園小區,2018年12月,他因為突發腦梗住院。在醫院檢查做核磁共振時,意外發現他的右耳后面有塊指甲大小的金屬碎片。在醫院觀察幾天后,自覺病情不重加上嫌做手術不便,老爺子執意回到了家。

  在家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王克德緩緩講述了碎片的由來。

  王克德1931年出生于江蘇省沐陽縣。1948年夏季,17歲的他參加縣大隊(民兵組織),后來帶著3顆手榴彈加入野戰軍。當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后,一天夜晚,王克德和同連隊的其他兩名戰士到一個集鎮附近偵察敵情。突然,一發迫擊炮的炮彈,在王克德和另外一名戰士中間的土地上爆炸。聽到聲音,王克德趕緊臥倒,爆炸帶起的泥土等物飛濺到身上。

  當時,王克德只是感覺右側脖子上有液體,以為是水,也沒在意。等偵察結束,戰友注意到王克德的右耳后面脖子上有血跡,這時王克德才知道自己受了傷。因為當時沒感覺疼,加上戰事緊張、醫療條件有限,王克德以為是小擦傷,在簡單包扎后,就繼續投入戰斗。

  抗美援朝中撿回一條命

  1950年冬天,還沒來得及回家探親的王克德,和戰友們乘坐火車到了遼寧丹東,下車后在夜色中穿著單薄的外衣走出國門,進入朝鮮半島參加抗美援朝。

  在王克德記憶里,進入朝鮮才30公里,就打了第一仗。后來,他到當時的中國人民志愿軍20軍軍部負責搖手搖發電機,擔任班長。在不斷的行軍中,他生病發燒,走路都需要攙扶,身體很虛弱。沒有藥品,他和其他傷員隨著醫療隊向后方轉移。一天正在轉移時,美軍的飛機發現了他們,一頓狂轟濫炸。他趴在一片玉米地,一直躲到天黑飛機離開。這時,他已經和醫療隊失散。

  在求生欲望的支配下,病得無法走路的王克德一步步爬出玉米地。幸運的是,王克德遇到了兩名朝鮮人民軍戰士。兩名朝鮮戰士問了王克德的情況,并到公路上攔住了一輛送糧彈到前線后返回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車。躺在四處漏風的車廂里顛簸一夜后,第二天早晨,王克德被帶到志愿軍位于朝鮮陽德的一家醫院。

  在朝鮮陽德休整半個月后,依舊很虛弱的王克德被火車送回遼寧丹東。隨后,又轉移到陜西寶雞休養。之后,王克德又兩次回到朝鮮戰場,于1955年從朝鮮回國。

  夜里常常做夢在打仗

  回國后,王克德回家鄉江蘇省沐陽縣探親。這是他自1948年參軍后第一次回到老家,家人幾乎認不出又黑又瘦的他。家人給他介紹了對象,24歲的王克德結婚了。

  1956年4月,王克德復員轉業,在北京工作一年后,于1958年2月調到武漢工作,從此定居武漢。

  王克德有6個女兒,在其大女兒王京平記憶里,父親從1962年開始就有“偏頭疼”的毛病。每當感覺右邊頭部內有螞蟻在爬、像蜜蜂一樣嗡嗡響時,王克德就拿手拍打頭部,有時候會用書本等物拍打。“以前常聽母親說,父親晚上睡覺不是踢腿就是揮舞胳膊,我們都不相信。”王克德的三女兒王春梅介紹,自從母親去世,她們幾姊妹晚上輪流陪父親住,經常半夜里看見父親在揮舞胳膊。她將父親叫醒,父親說剛才做夢夢到還在打仗。

  在王克德的右邊大腿上,有一塊長約14厘米、寬約6厘米的皮膚發黑。兩只腳10個趾頭上,都有一小截發黑。這都是在朝鮮戰場上落下的凍傷后遺癥。“與那些犧牲的戰友們相比,我覺得自己很幸福了,我很滿足。”王克德說,6個女兒都孝順懂事,國家發展越來越好,日子也越來越好,他還想坐高鐵到北京去看升國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