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車間里,工人正往骨架上粘貼綢緞。制作車間里,工人正往骨架上粘貼綢緞。
工人正在焊接花燈骨架。工人正在焊接花燈骨架。
一個巨型花燈的骨架已經成型。一個巨型花燈的骨架已經成型。

  1月中旬,距離春節還有半個多月,位于寒亭區的濰坊魯奇花燈彩車制作廠大院外,總是排著四五輛大貨車等待拉貨。該廠負責人王永訓說,如果院外停著大貨車,就意味著院中肯定已經有大貨車正在裝貨了。

  走進廠院,進入制作車間的途中,會路過一個簡易大棚,棚內擺滿了即將出貨的花燈。

  焊接花燈骨架的、往骨架上粘貼綢緞的、給花燈上色的,調試線路的……制作車間里,數十位工人都在繁忙地工作。王永訓說,花燈一直是春節的標志之一。正月十五賞花燈,更是全球華人共同的習俗。每年,魯奇花燈都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外的訂單,而且往往一訂就是一整組,售價數十萬元。

  15米高的摩天輪花燈、56米長的龍鳳花燈、可以擺尾的巨龍花燈、可以合影的天使翅膀花燈……在這個車間里,每天都在向外運輸著各種各樣的花燈,其中以巨型花燈居多。“全廠100多名工人都干活,也忙不過來。工人們往往只能過個除夕夜,大年初一下午就得來上班。”王永訓說。

  近些年來,花燈的樣式不斷翻新,客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讓寒亭花燈走出去,打響品牌,王永訓也想了不少辦法。作為濰坊風箏大師,王永訓的主業其實是扎制風箏,但花燈與風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就把風箏的制作手藝發揚到了花燈上。如一只數米高的盤龍柱花燈,龍頭就按照風箏龍頭的精巧工藝制作,由擁有多年風箏制作手藝的師傅們完成,活靈活現、異常精美,更能受到賞燈者的青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焜 實習記者 郎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