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技術新進展正在全國“兩會”上熱議,近日,濟南市政府正式批復了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年)。據悉,該規劃也是我國城市出臺的首個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濟南將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打造世界級量子信息科學中心。
爭創國家實驗室濟南分部
今年全國“兩會”上,量子通信技術的新進展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之一。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介紹,目前正在推動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并努力擴大量子信息技術的覆蓋范圍,希望通過降低成本盡早讓量子技術惠及大眾。
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濟南也將參與其中。根據近日濟南市批復的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濟南將籌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濟南高新區工作人員介紹,未來,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將依托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承接國家量子信息重大專項,并圍繞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和量子技術標準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將濟南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中心和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重要組成部分,爭創國家實驗室濟南分部。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已經列入量子谷一期規劃建設,今年計劃啟動。”工作人員表示,為發展量子信息產業,濟南高新區已于去年完成了量子谷規劃。量子谷規劃占地230畝,分三期完成,到2025年將新增60萬平方米的產業載體。

建設量子科技領域大平臺
根據規劃的戰略定位,濟南還將通過集聚國內外優秀科技力量,引進和培養頂尖量子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科研成果,打造世界級量子信息科學中心。
圍繞量子信息科學中心,提升科技創新實力,規劃提出建設量子科技領域的大平臺,包括量子通信研究與測試平臺、量子技術核心器件研究平臺、量子精密測量研究平臺、量子計算研究平臺、量子技術標準研究平臺、軍民融合發展研究平臺。
拿量子技術標準研究平臺來講,“誰制定標準誰就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領制高點。”在去年8月5日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新址啟用活動中,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承擔秘書處工作的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獲批籌建,這也是國內首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委員會組織,將進一步促進濟南量子科技產業發展。
此外,規劃還指出要通過做大做強量子通信、突破發展量子測量、探索布局量子計算等舉措,大力培育量子信息產業,實現“量子+”應用創新。
以量子通信為例,目前濟南高新區已經集聚了山東量子、國迅量子芯等量子通信領域的骨干企業,未來將推動量子通信網絡運營商在“京滬干線”順利實施的基礎上開展山東量子網絡的建設運營,提升濟南在全國量子網絡中的地位和影響。
量子信息產業規模到2030年將達300億
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年)提出了“一個目標、兩條主線、四大領域、五大基地”發展思路,即圍繞千億級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能力目標,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為主線,布局“建設量子信息科學中心、做大做強量子通信、突破發展量子測量、探索布局量子計算”四大領域,建設創新文化、科技創新、科技服務、創新創業、產業培育五大基地,力爭將濟南打造成為世界級量子信息科學中心、新舊動能轉換輻射帶動極、國內領先的“量子+”應用示范區、量子信息產業國際品牌高地。
根據規劃,到2022年,在遠距離量子網絡、信息安全、量子雷達等領域取得創新突破,在量子通信、量子雷達領域強化競爭優勢,打造8到10個國際頂尖的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培育若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量子企業,爭取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20億元。
到2030年,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領域實現大規模商用,推動實現小規模、專用量子計算機產業應用,相關技術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得到深度融合與廣泛應用,形成產業經濟規模效應和集群品牌美譽度,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成為全球量子技術及產業發展戰略高地,實現量子信息產業規模300億元,具備千億級產業發展能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