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意見》提出,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形成“1+30+N”創新體系,即:圍繞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這個核心,培育30個以上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輻射帶動各地建設一批不同主體、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在全省形成“百花齊放”的融合創新態勢。

  本報濟南4月1日訊 “省財政根據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的目標績效,給予每個最高5000萬元補助?!痹诮裉焓≌侣勣k舉行的發布會上,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袁培全這樣表示。據介紹,今年面臨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和財政收支矛盾,我省堅持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安排科技創新資金120億元,是上年的3.7倍。

  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是省委、省政府為促進創新資源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增強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前,我省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歷史性交匯融合,為加快非對稱趕超提供了重大機遇。在赴廣東、浙江、江蘇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日前,省政府印發實施了《關于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實施意見》(以下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形成“1+30+N”創新體系,即:圍繞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這個核心,培育30個以上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輻射帶動各地建設一批不同主體、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在全省形成“百花齊放”的融合創新態勢。

  “大力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牽頭承擔或參與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省財政擇優給予每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經費資助。”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唐波表示,我省將充分發揮重大科研項目的橋梁作用、創新人才的帶動作用和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統籌推進“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創新重大科技項目立項機制,按照“需求導向、產業出題、智庫論證、政府決策”原則,支持行業骨干企業從市場需求出發,提出產業技術研發方向,整合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研發力量聯合攻關,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

  單個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省財政最高補助5000萬元。袁培全表示,省財政廳將根據省科技廳安排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規劃和進程以及績效評價結果,及時足額做好資金撥付和保障工作。補助資金將分3次撥付:建設初期先期補助40%,按建設進度撥付40%,建設期滿達到預期績效目標再給予20%補助;未達績效目標的相應收回前期投入資金。通過這種方式,切實強化部門單位的績效理念和主體責任,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自籌資金與省財政扶持資金比例不低于1:1。

  隨著《實施意見》的出臺,目前,創新創業共同體申請建設工作也已啟動。據省科技廳資源配置處處長祝恩元介紹,在山東省內注冊的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獨立法人機構,均可作為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的主體或依托單位,制訂建設方案后,按照有關程序報請各市政府或省直有關部門審核,由各市政府或省直有關部門向省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工作領導協調機構提出申請。省科技廳在協調領導機構的統一組織下,隨時受理申請,并適時組織專家進行考察論證。

 ?。ㄐ落J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