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65年的徐嘉慶是膠州市一名退伍軍人。1985年,在一場戰斗中,徐嘉慶雙目被炸傷失明,勇立二等功。退伍后,徐嘉慶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學習了盲人按摩自食其力,他常說“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我可以用手觸摸光明”。

18歲參軍,20歲重傷退伍
見到徐嘉慶時,他端坐在椅子上,腰板挺直,雙目緊閉,嘴角微微上揚,安詳的笑容寫滿面龐,妻子依偎在他身旁,輕輕地牽著他的手。
聽徐嘉慶講述戰斗的故事,聞者無不動容。1983年,18歲的徐嘉慶參軍入伍,1984年底,徐嘉慶所在部隊接到任務將開赴前線,他被安排在后方養軍馬。一心想上戰場的徐嘉慶不甘心在后方,找到了連長。1985年春節剛過,徐嘉慶如愿隨部隊到達邊境前線,他所在的班負責一段“C”形山脊的防御。對面是兩山之間的山坳,樹多,坡緩,便于攀爬,所以每天夜里都會有敵人試圖從這里突破,戰斗天天都會發生。1985年6月20日,一個雨夜,正在哨位執勤的徐嘉慶,突然聽到異響:敵人摸上來了。他立即開槍射擊,沖鋒槍打完了好幾排彈夾,此事一枚手雷伴著雷聲在他左前方幾步遠的位置爆炸。“當時只感覺臉上、眼睛往下流熱乎乎的東西,胳膊、腿也麻木了,不聽使喚。”徐嘉慶當時沒有撤離,仍然摸黑用一只手換上彈夾,另一只手迅速向手雷投來的方向掃射一遍,直到對面沒了聲音,他才爬下哨位。再次醒來,他的眼前一片漆黑,渾身纏滿紗布。他從護士口中得知,自己雙眼被彈片擊傷,左臂橈神經被炸斷,雙腿亦有多枚彈片。20歲的花樣年華,徐嘉慶的世界卻變成了一片黑暗。

收獲愛情后,戰斗英雄重拾生活信心
1985年11月,徐嘉慶轉院至解放軍第135醫院進一步治療,不經意間收獲了愛情。在醫院為工友陪床的姑娘江素鳳愛上了這個可親可敬、善良勇敢的戰斗英雄。徐嘉慶從江素鳳身上,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1987年結婚之后部隊給徐嘉慶在膠州市一個小區安排了一處60平方米的房子,武裝部、婦聯、街道辦事處贈送了他們床鋪和幾件家具,岳母縫了幾床被子送來,加上他們買的鍋碗瓢盆和一個蜂窩煤爐子,小家就這樣“拼湊”起來。妻子去上班,徐嘉慶的生活靠岳母照顧,日子過得雖然艱難,但徐嘉慶從沒向政府和部隊提過任何額外要求。
眼睛瞎了,日子還要過下去,徐嘉慶決定做出一些改變。1990年,徐嘉慶走進青島盲人學校,學習中醫推拿。1993年,他完成學業回到膠州,開辦了按摩保健所。徐嘉慶說,當時生活特別困難,冬天燒的煤他都不舍得讓人送到家里,而是和妻子兩人拉著板車去拉,只為了節省5塊錢的運費。“來回十幾公里的路真是不好走,有一次下坡,老徐他看不見,在后面還使勁往前推,差點把我推倒。”回憶往事,徐嘉慶和妻子江素鳳都笑了,在場的聽眾卻哭了。憑借不斷的付出,徐嘉慶和妻子的生活越來越好。多年來,徐嘉慶先后自學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等十幾門課程。他還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吹起了口琴,學會了盲人讀屏軟件,可以使用微信、滴滴打車等進行正常社交。
精神感動許多人,成為勵志典型
“被炸傷的雙眼是戰場留給我的紀念。”徐嘉慶說,從戰斗中負傷失明,他被迫走上了人生岔路口,可憑著對生活的渴望,他學習盲文和按摩手藝,頑強地走出困境,和妻子三十多年,風風雨雨,伉儷情深,感動著很多人。
街坊鄰居都說,徐嘉慶就像一個太陽,別看他眼睛看不到,心里敞亮著呢。無論遇到什么煩心事,和他交流交流,一準讓你信心滿滿。靠近他的人,都會被他心里的陽光照亮。“遇到師父前,真的感覺人生一片灰暗。”徐嘉慶的徒弟同樣是盲人的苑永梅告訴記者,在徐嘉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盲文,學會了推拿,就連使用手機也是師父教會的。
徐嘉慶已連續多屆當選膠州市盲人協會會長,先后教授了十幾名盲人學習盲文,還幫助一些學習按摩的盲人去青島進修。無論是地方政府組織的殘疾人運動會,還是社會團體組織的愛心捐贈活動,都少不了他的身影。2014年,徐嘉慶的家庭榮獲“青島市首屆十大最美家庭”稱號。“政府救濟只能解決一時的困難,不能解決一世的問題。我們殘疾人也并不是社會上的負擔,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服務。”徐嘉慶總是這么說。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