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等媒體報道,6月份,濟南機器人領域大事不斷。1日,2019“中關村(濟南)產業基地杯”中國服務機器人大賽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2日,2019喀山未來技能大賽之工業機器人專項賽中國總決賽在濟南中德棟梁諾貝爾科技工業園展開對決。25日,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在濟南山東大廈啟動。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三大機器人重磅賽事同時選擇濟南!這說明什么,又意味著什么?

  [產業基礎] 數字經濟規模達2900億元

  國家級機器人大賽為什么會集中選擇濟南?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主任馬薔的看法非常有代表性。

  “之所以選擇濟南作為舉辦地,主要考慮山東省是制造業大省,也是制造業強省,濟南是山東省會,全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集聚區之一。”馬薔說,“機器人大賽主要是考慮在制造業強省和機器人的產業集聚區舉辦,希望能舉辦這項大賽的省份也有好幾個,我們對制造業發展情況、機器人產業集聚情況、舉辦全國大賽經驗、交通便利情況、場館情況以及政府支持情況等作了綜合評估,最終選定了濟南。”

  的確,近年來,濟南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機器人產業基礎好,形成了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大優勢產業,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雙雙突破3000億元,軟件和電子信息制造、交通裝備、機械裝備等主導產業在全國具備較大競爭優勢,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占據全省半壁江山。

  參照國家測算辦法初步核算,2018年濟南數字經濟規模達2900億元,約占全市經濟總量的37%,這為打造高水平“智造之城”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政策發力] 重點發展十大人工智能領域

  [政策發力] 重點發展十大人工智能領域

  為發展好智能制造產業,近年來,濟南出臺大量政策予以扶持,明確了發展路徑,提出建設“一城一谷多平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城市和打造“智造之城”的發展目標,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傳感器領域、神經網絡芯片等十大人工智能領域。

  目前,濟南7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完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上云企業達2.4萬家,兩化融合指數82.12,均居山東首位。

  全市人工智能產業形成了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行業應用較為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產業鏈內規模以上企業100余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600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濟南已經累計培育省級以上隱形冠軍企業73家、瞪羚企業4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2家,10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首批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榜單,數量均居全省首位,這其中,70%的企業來自智能制造、機器人、人工智能領域。

[打造新優勢] 人工智能龍頭地位顯現

  [打造新優勢] 人工智能龍頭地位顯現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2018年濟南智能機器人及零部件企業達到60家,研發出國內第一的工業抓舉機器人、適應多種場景的焊接機器人、特高壓條件下的電力巡檢機器人、管道巡檢機器人、物流穿梭機器人、工業裝配機器人、教學機器人、消防機器人等,產值突破100億元。

  濟南機器人產業發展只是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典型代表。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印證目前濟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今年5月下旬,山東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名單。在這份名單中,“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產業方向,山東總共有30個項目入圍,其中濟南17個,占比56.7%。在這一領域,省會龍頭地位非常明顯,涉及自主網絡安全智能破解芯片、面向人工智能的MEMS傳感器封裝制造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智能機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與生產、輕量級高速工業機器人等。

  下一步,濟南將以創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城市為引領,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著力做好“謀、聚、創、引、用、優”六篇文章。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