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凌晨2點多至4點多,27筆不明消費導致銀行卡內的十萬余元不翼而飛,幸虧早起的馮靜(化名)及時發現并將剩余的17萬元轉走,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據了解,馮靜于2018年12月25日在濟南某醫院大廳內的ATM取款,她重復輸入三次密碼才取出了800元錢。然而,這張銀行卡在兩天以后就被盜刷了。目前,她折騰了半年多,銀行僅退回兩萬多元。

  醫院ATM取款出現異常

  “我哥在單位組織體檢時查出了甲狀腺異常,后來到醫院檢查是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菏澤女孩馮靜在濟南某培訓機構工作,她說她哥哥在2018年年底查出患有癌癥,并來到省城某三甲醫院治療。

  2018年12月25日9點多,馮靜在醫院大廳內的ATM上取800元錢辦理住院手續。“當時我只拿了一張銀行卡,里面有27萬多。”馮靜回憶,她在取款時出現了異常情況,輸入了三次取款密碼才取出錢來。

  “銀行卡的密碼我記得很清楚,但是取款的時候卻提示錯誤。”馮靜說,她沒有注意到ATM有什么異常,不過同樣的密碼需要輸入三次卻有些反常。

  兩天以后的深夜,這張銀行卡就出現了被盜刷的情況,而銀行卡被盜刷是否與ATM取款時的異常情況存在聯系,馮靜并不知情。

  深夜卡內十萬元不翼而飛

  “銀行卡被盜刷的時候,我在睡覺,要不是醒得早,被盜刷的錢會更多。”6月24日上午,馮靜講述了銀行卡內十萬余元深夜不翼而飛的事情。

  2018年12月27日5點多,她醒來時發現,手機里有70多條短信,其中扣款的驗證碼以及扣款提醒等短信內容有30多條,當時她就傻眼了。“最早的一筆扣費是凌晨2點08分,最后一筆扣費是4點43分。”馮靜說,她看到這些短信后就趕緊把銀行卡內剩余的17萬元錢轉到其他銀行卡,同時立刻聯系銀行客服人員反映了銀行卡被盜刷的情況。

  后來,馮靜聯系銀行打印了2018年12月27日凌晨不明消費的交易明細,2個多小時共有27筆消費,累計100970元,平均不到十分鐘就有一筆交易。“第一筆消費是5000元,第二筆是4999元,都是通過銀行卡扣費的。”馮靜介紹,十萬余元分為銀行卡消費和無卡自助消費兩種,其中25筆消費是無卡自助消費。

  折騰半年僅退回了兩萬多

  “誰會大半夜瘋狂地買東西啊,每筆交易都是好幾千塊錢,而且我哥哥第二天就要手術了,我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亂花錢吧。”馮靜說,27筆不明消費并非其所為,而且她沒有點開過不明網絡鏈接。事發當天,馮靜就到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解放路派出所報了警。

  解放路派出所受理了馮靜銀行卡被盜刷一案。2019年1月2日,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區分局下達了《立案告知書》,上面顯示“馮靜信用卡被詐騙一案,我局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且需追究刑事責任,現依法立為刑事案件。”

  除了報警以外,馮靜還向銀行以及銀行卡監管部門進行了投訴,可是她折騰了半年多僅退回了兩萬多塊錢。“1月18日,退了4筆;1月23日,退了6筆。每筆都是2999元,一共退了29990元。”馮靜說,起初她以為剩余的不明扣款也會退還,但是一拖再拖,后來銀行直接讓她走法律途徑解決。

  “雖然警方已經立案了,但是現在并沒有什么新進展。”馮靜稱,27筆不明消費記錄涉及全國多地的商戶,調查難度大,而民警建議她通過起訴銀行的方式挽回損失。

  涉事銀行稱或與偽基站有關

  “應該是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截獲了短信驗證碼。”馮靜提供了一段她與銀行工作人員通話錄音,錄音中一名女子稱凌晨時段4G信號比較弱,犯罪分子很有可能利用這個漏洞“盜刷”銀行卡,而前期犯罪分子也很有可能已經復制了銀行卡的信息。

  6月26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涉事銀行解放路支行一名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稱她不知情,可以咨詢他們支行領導了解情況,然而該工作人員提供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隨后,記者撥打涉事銀行客服電話,客服人員建議市民遇到了類似情況要及時報警,他們銀行會積極配合調查,同時該工作人員記錄了馮靜的相關情況,承諾會向解放路支行調查了解情況。

  銀行:找清算組織解決

  6月24日,記者查看27筆不明消費的交易明細了解到,25筆無卡自助消費指向不同的商戶,然而這些商戶所使用的天下支付、易智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都是通過銀行卡的清算組織進行交易的。

  “我嘗試給這些商家聯系,但是沒有聯系到商家,不過銀行的工作人員通過內部系統查詢到了無卡自助消費的商品流向,那些商品并沒有寄到濟南。”馮靜說,她根據銀行提供的信息得知,無卡自助消費的商品有拳擊手套、男士外套等商品,但是她并沒有購買過這些商品,而且這些商品均寄送到其他地市。

  馮靜認為,僅憑這些商品交易記錄就能證明她的銀行卡被“盜刷”了。“但銀行的工作人員說,這些消費不是通過銀行卡產生的扣費,而是通過銀行卡的清算組織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產生扣費,因此退費的問題由銀行卡清算組織解決。”馮靜無奈地說,她曾經也向銀行卡清算組織投訴,但是對方卻不做任何回應。

  律師:銀行對存款有保管義務

  生活日報記者咨詢了山東千舜律師事務所律師邱洪奇。

  “儲戶把錢存到銀行卡里面,儲戶與銀行之間就是一種合同關系。”邱洪奇稱,履行合同期間,銀行對儲戶銀行卡內的存款有保管義務,銀行卡被盜刷給儲戶帶來的損失就意味著銀行沒有盡到存款的保管義務,銀行應當返還所有款項。

  對于銀行將銀行卡被盜刷的責任歸咎于銀行卡清算組織,邱洪奇說銀行卡清算組織與銀行有合同關系,而不是與儲戶存在合同關系,他認為銀行不應該推卸責任。

  相關鏈接

  竊取銀行卡信息主要渠道

  銀行卡被盜刷的前提條件,是犯罪分子掌握了你的銀行卡的磁條信息和密碼。

  警方調查發現,竊取銀行卡信息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

  1、改裝ATM或POS機。犯罪分子在銀行ATM插卡口加裝讀卡設備,或在商家POS機上加裝讀卡裝置,用戶刷卡時,信息也被一并復制。

  2、釣魚網站和木馬病毒。犯罪分子制作冒充金融機構的釣魚網站,誘導受害人進入并填寫銀行卡信息;或者群發帶有木馬鏈接的短信,一旦受害人點擊,就可能被植入并竊取銀行信息。

  3、不排除金融機構存在個別內鬼。

  竊取銀行卡信息后,犯罪分子會使用大數據碰撞等技術手段破解密碼。

  銀行卡被盜刷怎么辦

  1、遭遇盜刷后,應當立即致電發卡行客服電話,核實是否確實發生了上述賬戶異常變動的情形,確認發生后立即辦理臨時掛失。

  2、盡快到最近的發卡行服務網點ATM或銀行營業場所辦理用卡交易業務,如查詢、取款等,證明人卡未分離。

  3、盡快到當地派出所報案,向辦案人員出示銀行卡原卡,取得報案回執或手按通知書等文件。及時掛失和報案,有利于法院從時間和空間上判斷真卡是否出現在提現或消費現場。

  最重要的,還是在收到盜刷信息后保持冷靜并及時報警,切不可接聽不明電話并透露驗證碼等個人信息。

  來源: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