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黃河河務局會同省水利廳按程序分別為德州、濱州兩市調劑2億立方米、1.4億立方米引黃水量用于應急抗旱。截至24日8時,我省今年75.21億立方米的黃河水配額,已用65億立方米。距7月1日調度年結束僅剩幾天時間,預計余量能夠滿足山東用水。每年70多億立方米的黃河水又是如何分配的?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多分了3.93億立方米

  黃河從7月1日開始,到次年的6月30日為一個調度年。目前已經接近2018-2019年度的末期,山東黃河水配額仍有富余。

  說到黃河水的配額,現在仍是依據1987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報告》(簡稱“八七方案”)進行分配。此方案是根據1980年實際用水量作為基礎,綜合考量沿黃各省區的灌溉規模、工業和城市用水增長、未來發展等多種因素制定的。

  方案按照黃河正常年產水量為580億立方米進行分配,其中210億立方米汛期水量為沖沙用水,不可利用。在剩余的370億立方米中,山東70億的配額最高,占18.9%。

  具體到某一年的黃河水配額,則根據黃河年產水量,由水利部按照豐增枯減下達年度計劃。山東黃河水配額根據各市用水計劃、申報需求等,按照省政府同意的各市水量分配方案再進行分配。

  “2018-2019年度山東分水多一些。”山東黃河河務局水調處副處長孫遠擴介紹,2018-2019年度的分水中,一部分為生活生產用水指標,山東的配額為71.28億立方米。另外,水利部和黃委會考慮到國家正在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今年特意針對黃河流域9個省區安排了20億立方米用于生態用水,其中山東分得3.93億立方米。

  德州濱州旱情緊急,調劑3.4億立方抗旱

  受降雨偏少且持續高溫影響,今年山東德州、濱州等部分地區旱情嚴重。

  6月20日17時,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抗旱IV級應急響應。由于德州9.77億立方米與濱州8.57億立方米的黃河水配額已經用完,山東黃河河務局會同省水利廳按照省政府要求,為德州、濱州兩市分別調劑2億、1.4億立方米黃河水應急抗旱,并迅速開展各項應急抗旱調水工作。

  據山東黃河河務局消息,綜合考慮各市當前旱情緊急程度、申報的用水需求以及當前黃河水情等因素后,已酌情陸續增加各市引黃流量。

  以6月24日為例,黃河的引水流量達到每秒736立方米,每天從山東引出的水量達到6360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每秒206立方米的引水流量,每秒增加了近530立方米,當天引水流量是去年同期的3.5倍。

  統一調度后黃河再沒斷流過

  說起黃河流域的水源統一調度,還要追溯到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從1999年3月起,黃委會對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而在此之前,黃河一直面臨著斷流困境。從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中,有21個年份黃河下游出現斷流。

  1997年,這一年是山東調用黃河水量最高的一年,高達123億立方米,相當于一萬個大明湖的水量。也是這一年,黃河斷流最為嚴重。記者了解到,黃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斷流時間長達226天,斷流河段上延至河南開封附近,僅山東省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35億元。黃河斷流還引發了河道萎縮、水生物減少、河口濕地減少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在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之前,黃河流域各個省份和有關部門還是各自為政的狀態,誰缺水誰就取用。”山東黃河河務局水調處副處長孫遠擴介紹,當時沒有實施統一調度,黃河水流經之處,想引就引,巨大的用水量,是造成黃河斷流的主要原因。

  1998年12月14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原國家計委)和水利部聯合頒發《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從1999年3月開始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量依據管理辦法實施統一調度,解決了河流斷流的問題,也使得山東來水更為穩定。從1999年至今,黃河就再沒有斷流過。

 ?。R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于民星 見習記者 李欣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