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餓了么口碑發布的“青島夜經濟大數據”顯示:在外賣等新消費的拉動下,膠州、嶗山區等“非中心地帶”的夜經濟正在“彎道超車”,區域內外賣消費增長更勝市中心區域;更值得關注的是,許多消失的夜市在線重生,部分街市夜消費熱度更勝白晝;0點以后,不少以往早早熄燈的店鋪迎來晚間消費第二高峰,“深夜食堂”盛行拉動全市外賣消費躍居全省第一。

在青島,以餓了么口碑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平臺,正在重構全市的夜經濟生態,不少老舊街市夜晚的外賣生意,更是如同“極晝”一般燈火通明。餓了么口碑所推動的餐飲行業數字化升級,正在成為推動青島夜經濟整體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夜間外賣訂單大增7成 市民愈發偏愛深夜消費

  “上線餓了么平臺后,生意提升了很多,營業時間也變長了。顧客晚上不想出門,就直接外賣下單點小龍蝦。” 點贊小龍蝦大閘蟹金暉路店店長徐福麗說,明顯感覺到夜間消費越來越活,在餓了么平臺上單量的飆升就是證明。

  美達爾烤肉大堯三路店的負責人宋經理也說,自從上了餓了么平臺,店里晚上的生意也更好了,好多平常不方便來店里的顧客通過外賣下單,該店在餓了么平臺的單量月均增長20%。

  事實上,他們的感受只是近年來青島夜生活整體變化的一個縮影,來自餓了么口碑的大數據,更映證了這些店主們所感受到的市場新趨勢:在青島,市民夜間消費的熱情越來越旺,而大家夜間的活動安排也會比去年同期更晚更長且更豐富。

  數據顯示,青島市民在21時后至次日凌晨5時這一時段內,外出消費的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迅猛,而外賣訂單量更是大增70%;從時段偏好來看,從0時起至次日5時,居民消費的熱情明顯高于去年同期,這也使得該時段的訂單量占全天份額較去年增長近10個百分點,后半夜消費活躍跡象顯著。

  深度夜宵愛好者半年277次夜間點外賣
市北、市南、黃島夜貓子最集中

  從餓了么夜晚訂單最高的十個地址來看,青島深夜訂單主要集中在高校、小區和寫字樓,其中位于膠州的青島工學院奪得夜晚訂單第一,其次是青島CBD萬達廣場。從住宅小區來看,普吉新區和愛家公寓分列第三、四。

  餓了么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青島個人夜晚訂單總量最高的用戶單量達到277單,這位住在陽信路某小區用戶每天在家深夜點外賣單數超過1.5單。

從高單量用戶地址里,我們也可以看到青島夜晚不同地方仍在活躍的群像,比如某位網吧深夜工作人員或是網吧資深游戲玩家、24小時藥店工作人員、公司里深夜加班的白領,他們2019年至今幾乎每天夜晚都會下一單外賣,一句“您的餓了么外賣到了”,或許已經成為了他們深夜最熟悉和溫情的陪伴。

數據顯示,市北區、市南區以及黃島區等中心城區是青島“夜貓子”集中地,超6成的消費發生在這里,不過隨著人們對于外賣、無人智慧餐廳等數字化消費的接觸加深以及使用增多,平度、即墨等線下夜消費較弱區域,也逐漸找到了拉動區域夜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其中僅即墨夜宵外賣的同比增速,就超過了600%。

  小龍蝦、燒烤是青島人夜宵最愛
城陽、黃島偏愛東北菜

餓了么口碑數據顯示,傳統熱門夜宵小龍蝦、燒烤也依舊受到青島人喜愛,尤其在平度、即墨和城陽區,2019年以來這三個區域深夜燒烤訂單量同比增長超一倍,膠州和李滄的小龍蝦訂單量也同比增長超兩倍。

餓了么數據顯示,從不同區縣來看,各區偏好也是大不相同。其中城陽區、黃島區和即墨較為偏好東北菜;膠州、嶗山區和平度最為偏愛韓國料理。從口味來看,深夜偏愛螺螄粉的萊西人、深夜偏愛重慶小面的嶗山人和偏愛冒菜的李滄人相對更為重口。青島人深夜最偏好的菜品依然是魯菜本菜,魯菜在青島人夜宵中的占比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9倍。除了本幫菜之外,韓國料理和東北菜等也是青島人夜宵較為偏愛的口味。

從消費項目來看,餐飲消費仍是夜間消費的重頭戲,且較去年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不過在享受美食之余,青島市民對于夜生活的質量要求也在變得越來越高,進而拉動了射箭館、溜冰場、舞蹈室、瑜伽館、科普場館等場所訂單的大幅增長,部分場所訂單量同比漲幅更是超過了300%。

相比美食來說,偏遠城區和縣域的夜晚線下超市、醫藥等新零售訂單需求更為集中。外賣平臺延伸了零散商戶深夜的服務半徑,消費者夜晚包含應急在內的多元需求都可以通過外賣騎手的快速配送來滿足。

  外賣升級“拍扁”城市商業分布格局

  從線上消費分布來看,包含五四廣場、海信廣場和廣電大廈等在內的市南區商圈躋身前十熱門。同時訂單量最高的李滄區樂客城商圈也位于線下知名夜市李村商圈內。這些線下老夜市商圈依靠傳統線下密集商戶資源,在轉型線上之后依舊熱鬧。

  此外,在餓了么平臺上,傳統線下夜生活相對集中的局面也在被逐漸改變。人頭攢動的華潤萬象城、新城吾悅廣場等商圈,已不是線上消費的“高原地”。取而代之的,則是膠州實驗小學商圈和嶗山區大拇指廣場商圈等多個“非中心區域”商圈的在線崛起。

而遠郊區縣的夜間外賣崛起也不難理解:隨著當前市內各地夜間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遠郊區縣的夜間消費供給不足問題愈發突出,這也給區域內的外賣業務帶來了更大的市場需求。在某種程度上,餓了么等外賣平臺聚攏了過往在城市中星羅散布的商業機會,并給附近居民們提供了享受更好夜生活的優質供給。

  對此,有業內人士也指出,在互聯網浪潮下,外賣等消費模式的快速發展讓傳統門店的經營范圍從500米的半徑拓寬至3500米,原本位置“偏僻”的商家獲得了充足的訂單,這讓“金角銀邊”等傳統商業邏輯的優勢不再明顯。

  互聯網的力量,推動了城市商業版圖上租金和流量的重新博弈,也促成了城市不同空間的商業價值變遷,最終讓城市呈現出更加扁平化和碎片化的線下商業空間結構,青島各市區熱鬧的線上夜市商圈分布正好印證了這點。“我們的城市商業分布,在某種程度上被‘拍扁’了。”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