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直面問題 濟南多部門現場辦公“會診”大氣污染防治“老大難”

  根據今年上半年數據累計,濟微區域大氣環境監測點在全市11個國控點中排名處于末位。如何解決?7月10日上午,經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八巡回指導組、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和市中區、槐蔭區會商,決定召開問題現場座談會,現場為這一“痛點”“難點”問題“把脈問診”。

  現場勘察實地感受“老大難”的現狀 

  濟微區域大氣環境監測點始建于1996年,后遷入槐蔭區南辛莊街道濟微中學院內,長期以來排名靠后。周圍約兩公里范圍內,東至陽光新路,西至西外環高架,北到張莊路,南鄰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與市中區部分區域,槐蔭、市中分別占2/3和1/3面積。為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與會人員爬到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辦公樓樓頂,現場勘察濟微區域大氣環境監測點附近環境情況。

  座談討論階段,幻燈片播放了該監測點周邊2公里范圍內污染點源分布的航拍視頻。市生態環境局槐蔭分局局長張路介紹,監測點2公里范圍內有3家重點工業企業、7個施工工地、6條主要道路、103家餐飲單位以及拆遷、道路、山體開采、加油站等污染點源、面源。

  深入研究討論紛紛出實招硬招 

  牢記初心使命,直面問題差距。面對這樣一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難點痛點,多部門不避諱、不推諉,圍繞點位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討論。

  山東建筑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張桂芹介紹了該監測點近期空氣污染來源分析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加密監測情況。她認為,PM10、PM2.5顆粒物和臭氧是影響濟微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指標,并提出了一系列控制對策,比如加強國控點周圍2公里范圍內的施工工地、舊村改造等揚塵監督監管,做到自覺嚴格噴水降塵、密網覆蓋、加高圍擋等。

  作為監測點位內的重點工業企業代表,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介紹了企業污染物排放自查情況及大氣污染防治舉措。

  空氣環境質量的改善,不是哪一個部門或哪一個街道能夠單獨實現的,也不是在哪一個點位上短期發力就能取得成效的,需要全員參與,聯防聯控,綜合施策,持之以恒。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提出,對于濟微區域這一“老大難”,相關部門今后的主攻方向是聚焦施工揚塵、機動車尾氣和工業污染治理。揚塵污染治理方面,在對工地的監管上,要嚴格落實今年剛出臺的揚塵七項規定和二十條措施;在道路清掃上,加大灑水保潔頻次,以保持道路特別是重點路段全天候濕潤為目標,全天實施灑水、清掃、沖刷等濕式降塵保潔措施;加強城鄉接合部破損道路的修復和保潔,開展城市園林綠化防止裸露地面揚塵污染。嚴控移動源污染方面,突出抓好重型柴油車的管控,特別是南辛西路,加大聯合路檢和停放地抽檢力度;加強對渣土車和施工機械抽檢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添加、進口、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堅決查處黑加油站、黑加油車。強化工業污染治理方面,督促企業開展提標改造。

  槐蔭區、市中區要緊盯濟微區域大氣環境監測點空氣質量數據變化,加強分析研判,進一步排查梳理影響子站空氣質量的突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和措施清單,逐項明確完成時限,拉單掛賬,壓實責任,逐一解決,為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樣本示范,進一步推動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奔著問題去針對問題改 

  此次大氣污染防治難點問題現場座談會,是多部門以實際行動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落到實處的具體表現。與會人員不僅有生態環境系統的相關負責人,還有槐蔭區和市中區兩區的區長以及各相關街道辦事處、槐蔭區住建局、城管局、交警大隊等部門的負責人,不僅有重點工業企業相關負責人,還有專家學者。

  面對當前我市大氣污染防治的嚴峻形勢,各部門以實際行動牢記初心使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堅決履行好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中承擔的屬地管理職責;市直部門自覺履行“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部門責任,各司其職,協調聯動,形成合力;企業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加大污染減排投入和改造力度,盡最大努力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多部門將奔著問題去,針對問題改,以更大的空氣質量改善實績推動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

  來源: 舜網-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