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泉城,今后的濟南還是花城、綠城!今年清明小長假最后一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調研城市綠化提升工作時強調,一年之計在于春。要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大力增花添綠,打造綠之都、花之城、泉之韻,建設讓廣大市民群眾賞心悅目的綠色靈動家園、宜居宜業宜游家園,實現綠城、花城、泉城三城共輝。

  如今三個多月過去了,濟南的花城、綠城建設進展如何?近日,記者從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了解到,該局緊緊圍繞全市中心任務,堅持“增綠量、添花景,提品質、保生態”,加快推進“綠城、花城”建設,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城區主次干道綠化提升工程順利實施。通過更新、復壯、補植冠大蔭濃、抗逆性強、能長成大樹的喬木,密植扶芳藤、石楠、麥冬等綠籬、地被,對以經十路為重點的100條城區主次干道實行綠化提升。

  山體綠化提升及山體公園建設全面推進。城區山體綠化提升遵循自然規律,以生態修復為主,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做到喬、灌、花、藤、草相結合,常綠樹與落葉樹混交造林,突出“一季一景”的景觀特色,形成多樹種、多色彩、季相變化豐富、成片有型的山體容貌景觀。城區山體公園建設按照“自然、生態、野趣”、“節儉、安全、宜游”的要求,樹種選擇鄉土樹種,種植密度合理,充分利用現有植被,在實施綠化提升的同時兼顧休閑健身,適度規劃建設健身路徑、休閑設施和服務設施,為市民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城市出入口景觀提升工程進展迅速。以“增綠、添彩、提質”為主要內容,對零點立交、濟南東收費站等44處城市出入口實施綠化提升,積極構建常年見綠、色彩豐富、城景交融的城市門戶景觀。

  “花城”建設初見成效。以栽植櫻花、海棠、月季、紅楓等花灌木、彩葉植物為主,補植宿根花卉、時令草花為輔,大力推進特色花卉景觀大道建設;采取立體造型、橋體掛花、組合花箱等方式,因地制宜營造花壇花境,扮靚“花城”容貌景觀。

  建綠透綠穩步實施。積極推進拆違建綠、拆墻透綠、破硬植綠,下大氣力加強街頭游園、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建設,不斷擴大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建綠透綠433處、面積41.15萬平方米,提前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新開工建設街頭游園、口袋公園51處。

  飄絮治理成效顯著。創新完善“建、換、治”飄絮治理工作法,綜合治理楊柳樹15.86萬株,主城區飄絮同比減少三成。

  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堅持“種樹就是種福種德種財種空間”理念,大力實施森林生態保護與修復、農田防護林、森林生態廊道等林業生態建設工程。造林8.3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18.1公里,義務植樹1576萬株。

  公園景區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化園林資源和經營網點空間布局,扎實推進14項綠化整治提升工程,試點推出智能導覽、人臉識別、電子售票等智慧化體驗項目,完善旅游服務功能,提升配套設施水平,打造優美、舒適、便捷游憩空間;精心塑造“一園一品”文化系列品牌,策劃實施大明湖端午龍舟賽、千佛山三月三山會等70余項游園、花事、科普活動,深受市民追捧。上半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155萬人次,“泉城園林”品牌美譽度顯著提升。

  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大力推進白云湖二期清淤、濟西景觀改造等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科學實施古樹名木普查、認定、登記等保護工程,強化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嚴控建設項目使用林地規模,依法查處各類涉林案件48起,加強64處、33萬平米老舊小區綠化養護管理,嚴把新建片區綠地指標審核關,生態資源管護更加精準有力。成功舉辦2019北京世園會“濟南市日”,全方位、立體化、多視角展示了濟南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得到一致好評。

  來源: 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