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11時,山東省大汶河下游水利工程戴村壩達到洪峰流量1710立方米每秒,“戴壩虎嘯”壯觀景象再現。


連日來,受第9號臺風“利奇馬”影響,大汶河上游泰萊地區出現強降雨,戴村壩今年首次過流,這是繼去年8月20日最大洪峰2070立方米每秒,連續兩年持續過壩。


戴村壩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樞紐工程,始建于明朝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它的修建,主要是攔蓄大汶河水,使趨南旺,以濟運道。戴村壩引汶濟運的樞紐作用,保障了明清兩代500多年的漕運暢通,形成了“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分水奇觀。2014年,戴村壩入選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2017年,戴村壩入選山東省唯一一家國家級水情教育基地。
航拍視頻來源:東平生活網
戴村壩再當前防汛工作中仍承擔著固定河槽、控制河勢、攔沙緩洪等作用,是重要防洪工程。

截止到8月12日16時,東平湖水位40.03米(85高程),蓄水3.07億立方米,目前東平湖水位仍在持續上漲。
來源:東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