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市天橋區北垣大街,有家經營多年的熟食店,市民排起長隊早已成為街頭一景。據了解,這家濟南老味道的發展,與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息息相關,減稅紅利正在通過它被廣大市民共享。

  傳承百年,留下一串串稅收“腳印”

  “凈香園”源自清乾隆年間的一家餐館,彼時碼頭林立、漕運繁榮,這家店以手灌香腸最為知名,享譽一方。經過后人的改良,二百七十余年歷史的凈香園得以復蘇和發揚,先后獲得山東名吃、中華特色名吃、山東風味名吃、濟南十佳名小吃等榮譽,2018年被列為天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回憶凈香園歷次實現跨越式發展都與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息息相關:

  2009年,增值稅征收率由4%調整為3%,凈香園由1家專賣店發展到3家。

  2011年,增值稅起征點由5000元調整至20000元,到2012年底凈香園的專賣店數量由3家增加到5家。

  2014年,增值稅免稅額調整到30000元,凈香園實現了在全市五個區開設8家專賣店。

  2019年,增值稅起征點調整到10萬后,給凈香園這樣年輕的企業在傳統行業中殺出重圍打入一劑強心針,有效地增強了凈香園作為實體企業升級、傳承發揚老字號的決心。凈香園分店數量達到13家。

  幾番創業,難忘稅收鼎力支持

  山東凈香園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童介紹:在老字號變革創新的過程中,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作用非常重要。他說,老字號企業有著較重的歷史“包袱”,進行變革需不小的資金投入。而近年來隨著市場上肉品、物流、人工費用的不斷上漲,成本控制面臨很大挑戰的同時,凈香園作為小微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同行業中面臨著資金量小、整體實力弱的自身條件,使得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要精打細算。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讓以凈香園為代表的小微企業,在實際稅負減免、納稅申報簡化、稅收助力解決融資難等方面顯著受惠,使得企業在經營發展、成本控制等方面更加靈活。

  為了給小微企業解難,將減稅降費落在實處,濟南市天橋區稅務局多次召開企業座談會、政策宣講會,切實了解企業在稅務方面遇到的問題,給企業強力的支持。稅務部門的支持也滲透在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不斷提升和改進的網絡化申報和服務,使小微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減輕。

  減稅降費,助力紅利與市民共享

  減稅紅利正在通過一根根不漲價的香腸和越來越貼心的服務被市民共享。

  凈香園一方面將減稅降費節省的資金用于增加員工福利,另一方面它利用減稅紅利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累計招收下崗職工等100余人次。

  在減稅降費的助力下,凈香園的服務也更加優化。在夏季,凈香園全天免費供應綠豆湯。遇到腿腳不便的顧客,哪怕購買的產品不多,也盡量幫顧客送貨上門。公司還成立了志愿服務隊,在車流高峰時段義務疏導非機動車。

  “老顧客都知道,我們所有的門店還備有醫療箱、打氣筒等,如果有需要可以就近借用。并且我們在裝修時想到,設置一個接地插座,供顧客臨時給電瓶車充電。”楊童說。

  因為未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除自然風干的香腸外,凈香園熟食產品保質期最多只有兩天。為了方便顧客,售貨員在柜臺上醒目標注了生產日期、有效保質期和建議冷藏溫度,還會根據就餐人數提供購買建議。

  減稅降費不但使企業的發展更游刃有余,而且提振了凈香園作為實體企業轉型升級、傳承發揚老字號的信心,計劃年底分店數量達到17家。楊童透露,公司還將利用節省的資金提升冷藏保鮮水平,以打破短保質期的限制,更好地打入線上和外省市市場。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趙婉瑩

  通訊員 房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