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正是泰山景區的旅游旺季,上山下山的游客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人群之中,一位步伐矯健的民警引人注目,他就是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區分局岱頂派出所所長張連波。

翻遍幾千件大衣
幫失主找到手機
一路向上,岱頂派出所在云霧繚繞之中,海拔1545米。
在張連波看來,泰山無小事,游客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每天,所里的報警電話響個不停。今年6月中旬,一名青島游客報警稱自己的手機遺落在一件租用的大衣中,直到20分鐘后才發現。
這時正是退租大衣的高峰期,而失主退還時間較早,張連波和同時趕到現場時,退還的大衣堆積如山,已經多達幾千件。遺落的手機處于靜音狀態,尋找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張連波說明情況后,徒手一件一件耐心搜尋。三百件、四百件、五百件……他接連彎腰找了四十分鐘,已是滿頭大汗,終于在壓在下方的一件大衣口袋中找到了手機,當場歸還失主。
這樣的暖心事每天都在不斷上演著。一次,一名河南游客在景區同家人游玩時突然犯了心臟病,難受不已,家人趕忙打電話報警。此時正雷雨交加,雷電一個接著一個,整個十八盤的盤道上全是水。張連波趕緊和另一名同事、消防隊員、紅十字會醫生,帶著速效救心丸趕到現場。此時索道不開,車輛不通。
吃上藥后,患者的癥狀逐漸得到緩解。大伙一路扶著吸氧的患者從事發地走到中天門上救護車。平時三十多分鐘的路程,一路走走停停,足足走了一個半小時,終于把患者平安送上救護車。
據統計,2019年以來,張連波為12名走散走失游客找到家人,及時救助患病、摔傷、墜崖、輕生游客7人,為游客找回遺失現金、手機、照相機等物品10余件,價值3萬余元。
夜里連續接到
八個求助電話

張連波介紹,從朝陽洞到玉皇頂共有臺階2893個,這是景區中游客最集中的地區,是巡邏的重點地帶。他們要每天巡邏5趟,至少上下臺階29000個。
派出所沒有警車,岱頂派出所的六位民警出警巡邏全靠雙腿。山上夏季非常潮濕,只能用電熱毯加熱,烘干床褥。而冬季十分寒冷,最冷時可達零下二三十度,這時護腰、護膝就是張連波的貼身“法寶”。
在山上,水特別金貴,只有在夏天能儲存一點水供周邊單位共同使用。而在冬天,由于氣溫低,滴水成冰,水根本抽不上來,民警們根本無法洗澡。
在這樣艱苦環境下,張連波想到的都是游客的安全。在岱頂從警的八個年頭里,他每年都要來回上下山超過150次,幾乎對岱頂的每一個臺階、每一刻古樹都如數家珍,對重點區域的詳細情況更是爛熟于心。
岱頂派出所的警情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凌晨2點至早8點也是一天中警情較為集中的時段。張連波介紹,大批觀看日出的游客往往選擇夜間登山,而由于天黑、路陡等原因,夜間的警情發生率高,辦理難度較大。
這樣一來,張連波必須和派出所的其他民警輪流值守,應對夜間的突發情況。不久前,張連波一個晚間連續接到了8個報警求助電話,一直從頭一天晚上9點忙到第二天早8點。
把古樹古建編號
實現快速定位
岱頂派出所轄區流動人口多,治安情況復雜。近年來,張連波結合岱頂實際,把巡邏與盤查、巡邏與服務、巡邏與調解、巡邏與走訪等有機結合起來,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摸清底數,做到有的放矢。
今年4月2日傍晚,張連波和同事在核查云海山莊無證入住人員丁某亮時,發現其上傳照片與身份證上的照片差距較大,民警將丁某亮帶至派出所進行身份核對。在對他的家人身份進行核對時,“丁某亮”承認冒用他人身份證的事實。
原來此人姓劉,因網貸欠款怕被追究,便冒用鄰村丁某亮的身份證號碼進行登記入住。民警依法給予劉某200元的處罰,并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劉某表示以后絕不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有效地維護了轄區旅游秩序。
張連波和同事們還把古樹古建編號和GPS定位、報警牌等重新整理,劃定范圍區,實現快速定位,把動態巡邏和靜態標識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反應能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 實習生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