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濟南天橋區區長竇虎以“新機遇 新動能 新活力”為主題介紹了天橋區的發展成就。
三年來,天橋區生產總值在全省137個區縣中前移4個位次,年均增速7.5%,財政收入年均增速10.8%。先后榮獲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國家知識產權強區工程示范區”“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區”等榮譽稱號,入選“全國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全國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政務服務能力在全國36個主要城市下轄區縣中位列榜首,電商網絡銷售額持續穩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
當前,濟南正全力實施攜河發展戰略,由“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對天橋來講,作為濟南市唯一一個地跨黃河兩岸的行政區,是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天橋區突出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加速產城融合發展,統籌推動黃河南北齊飛。
城市框架全面拉開。三年來,天橋區累計完成拆遷442萬平方米,新建面積730萬平方米,全區進入大開發、大建設的黃金時期。今年策劃推動棚改舊改項目26個,小清河沿線的北園、濼口、藥山等片區全面開發,北湖、藥山西等多個投資過百億的開發項目相繼實施,濱河商務中心、明湖廣場、黃臺商務中心等一批高端商務樓宇陸續投入使用,一座現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三年來,天橋區持續加大投入,加快北部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累計投入近20億元,新建改造藍翔路、濼安路、藍翔中路等15條主次干道,啟動實施二環北路綜合改造,北部路網更加完善,城市交通更加暢達。在藥山腳下新建區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檔案館,預計明年年底建成使用,不僅對天橋社會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將成為拉動老城區北部發展的強力引擎。
城市品質持續提升。三年來,天橋區持續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全力提升城市品質。累計拆除違法違章建筑6173處、869萬平方米,建設口袋公園46處,整治背街小巷208條,天橋變得更干凈、更整潔。累計投入3億元,對經一路、濟濼路、歷黃路等30余處重點道路、重點區域綠化美化,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街道花廊、河道綠廊”交相輝映的城市生態景觀。
產城融合煥發生機。三年來,天橋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互動,在北部地區打造的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和鵲山龍湖兩大產業載體,成為攜河北跨的“橋頭堡”“主陣地”。
此外,天橋區還投入近20億元,加快推進村莊整合,積極謀劃北部新城建設。全市推動的齊魯黃河大橋、穿黃隧道均已破土動工、進展順利,昔日的黃河“天塹”將真正變通途,黃河南北緊密對接、共同繁榮指日可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戚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