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帶一路”海上重要節點城市、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中韓(煙臺)產業園和自貿試驗區五個國家戰略集一身,智能制造聚集區、中日韓合作先行區、海洋經濟示范區三大特色亮點成一體,今天下午,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在北京舉行政策推介會,面向全球推介亮點特色與重點載體,推出一攬子先行先試的政策與行動計劃,勇當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全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8月26日,國務院印發山東等六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山東自貿區“靴子”落定,濟南、青島、煙臺成為山東自貿區三大片區。煙臺片區實施范圍29.9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中韓(煙臺)產業園、煙臺保稅港區西區兩個國家級園區。戰略定位為,立足區位和產業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高水平對外開放、經略海洋、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機制流程再造,努力建設成為智能制造的聚集區、中日韓合作的先行區、海洋經濟的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區、現代服務業的樣板區。

  區別于其他片區,煙臺片區有著鮮明的特色與亮點,該片區疊加了中韓產業園,這在全國自貿區中屬于唯一一例。煙臺片區將高標準建設中韓(煙臺)產業園,規劃建設中日特色產業園區,推動建立中日韓跨國產業聯盟,加強中日韓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探索中日韓互惠型貿易便利化,力爭在創新區域經濟合作新路徑、新模式方面示范帶動。同時聚焦產業優勢,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智能升級,打造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集聚區;聚焦資源優勢,打造全國海洋經濟建設“煙臺樣板”。

  從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到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再到如今的自貿試驗區,國家戰略再次垂青煙臺,正是基于煙臺明顯的發展優勢。眼下,該市已形成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黃金、現代化工、汽車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了萬華、通用、富士康、現代汽車等一大批知名企業;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9個,煙臺港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直接通航,貨物吞吐量達3億多噸,躋身全國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強;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達1000萬人次;2018年煙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00多億元,外貿進出口3000多億元,高質量發展的后勁十足。

  自貿區煙臺片區所在地煙臺開發區在商務部發布的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排名第七位。截至目前,共有近3千家工業企業,世界500強項目80多個。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119人,聚集各類金融機構124家,設立各類基金173支。建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11個,其中國家級和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

  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改革創新實踐和探索,自貿區煙臺片區圍繞推動產業升級、引領創新驅動、打造一流環境,發布了《承接自貿區建設促進營商環境升級行動計劃》《1+4M工作機制培育先進制造業十大卓越產業集群行動計劃》《自貿區產業導入及“四新四化”項目招引行動計劃(2019-2021)》等“八大行動計劃”,舉全市之力打造先進制造產業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商事服務中心、國際科創合作中心、國際會展文旅中心、海洋經濟創新中心。

  (通訊員 馬雙軍 王聰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杜曉丹 李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