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由濟南軌道交通集團聯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舉辦 的“地鐵改變生活”——濟南首屆軌道交通發展高峰論壇上,同圓設計 集團有限公司TOD設計研究所所長謝國棟圍繞“TOD讓城市更美好”展開演講。

謝國棟介紹,TOD是一種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其中的公共 交通主要是指火車站、機場、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干線,然后 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中 心廣場或城市中心,其特點在于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 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員在不排斥小汽車的同時能方便地選 用公交、自行車、步行等 多種出行方式。

上世紀90年代初,基于對郊區蔓延的深刻反思,作為新城市主義倡導者之一的彼得·卡爾索普所提出的公共交通導向的土地使用開發策略逐 漸被學術界認同,并在美國的一些城市得到推廣應用。彼得·卡爾索普再1992年最早提出TOD概念。1993年,他在其所著的《下一代美國大都市地區:生態、社區和美國之夢》一書中旗幟鮮明的提出了以TOD代替郊區蔓延的發展模式,并為基于TOD策略的各種城市土地利用制訂了一套詳盡而具體的準側。

謝國棟表示,TOD有適宜步行、適宜騎行、連接性、高效率交通、混 合性、高強度、緊湊性這幾個基本特征。“適宜步行就是自行車網絡優先,近些年來,世界范圍內的城市都致力于將自行車交通再次引入城市生活,因為它代表了一種簡單、經濟、低碳的出行方式,在各種目的地 (包括公交車站)之間穿行。”謝國棟介紹,連接性即提高路網密度,短小、直接的人行和自行車道路需要高度連接,道路設計應是以人的機動性為本,而不是以車的機動性為本。高效率交通則是發展高質量的公共交通,確定適宜的公共交通發展策略,在可達性良好的位置通過提供 高頻率、快捷便利的服務保證公共交通的成功。混合性是指混合使用街區,高效緊湊的居住社區及臨近居住與就業布局的各類混合業 態為社區帶來活力和認同感。高強度是根據公共交通容量確定城市開發強度,根據公共交通服務能力來按比例分配 開發強度;在就業中心設置包含日常 功能需求的混合街區。緊湊性是指通過快捷通勤建立緊湊的城市區域,將新區開發盡量靠近現有建成區布局新區,避免城市無序蔓延;在短程通勤距離內達到職住平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谷婉寧 呂琳 李慶斌 孫慧麗 實習生 張銀秀 攝影記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