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在濟南市委市政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召開的系列新聞發布會(長清區發布會)上,長清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董慶哲,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區委教育工委書記曲京鵬,副區長丁勇,代表長清區回答了部分記者的提問。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董從哲就長清區在生態保護方面的亮點和經驗提出了問題,曲京鵬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
曲京鵬介紹說,長清區是一座生態之城、宜居之城,在全市水質量、空氣質量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同時在今年剛剛過去的6月和7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中,長清區又連續兩個月位列第一名。
“綠色是長清的基礎,更是天然優勢。長清地處泰山隆起邊緣,歷史悠久,風光秀美,旅游文化資源豐富。境內有黃河、南北大沙河水系、玉符河、清水溝等眾多水系,是省城濟南重要水源涵養地。綠色生態是長清發展的最大優勢、最大潛力,最大財富、最大品牌,更是最大責任和擔當。”曲京鵬介紹說,長清區認清自身優勢,提出了“讓生態優先成為長清發展之要”、“讓綠色成為長清發展最美底色”的理念,因地制宜設定了建設現代化山水魅力新城的發展目標,積極以綠色發展理念對接“創新引領、對接融入、產業升級、民生優先”四大戰略,構建“城在綠中、綠在城中、推窗見綠”的園林城區風光格局,“種樹就是種福,種樹就是種德,種樹就是種財,種樹就是種空間”的理念在長清落地生根。
認識到位,推進有力。長清區委、區政府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環保黨政同責,成立了由書記、區長任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環保部門統一監管,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機制。
保障到位,監管有方。大力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先后投資210萬元購買監測設備,爭取上級水源地保護資金65萬元,網格員配備300萬元。爭取資金近5000萬元,完成32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先后重拳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推進畜禽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11件,加強環保網格化監管,目前已建成1個二級網格,10個三級網格,637個四級網格。
堅持造林,機制長效。全力做好“增綠”“增景”“增效”三篇文章,科學規劃、全民參與、創新機制,實施荒山綠化、退耕還林還果、綠色通道建設等工程建設,集中連片造林,近年來全區累計完成造林10萬畝。大力發展經濟林,打造了南部山區15萬畝核桃基地、濟南櫻桃谷2萬畝櫻桃基地和雙泉5000畝油用牡丹種植基地等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和優勢產區,經濟林總面積達到24萬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以綠色設施提升城市品質,讓綠色理念改變群眾生活,為此長清區加快提升城市品質,還實施了桿線整治、道路提升、文昌山公園改造、北大沙河綜合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我們也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抉擇,并結合創衛、創城等重點工作,多措并舉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建在公園里,城市無處不公園’的城市形象,讓長清真正成為山水相依、臨河親水、推窗望綠的價值高地。”曲京鵬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董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