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之窗]9月20日濟南訊:今天上午,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正式盾構掘進,為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李臣 李繼三)。

正在黃河地下掘進的盾構機
該工程位于濟南城市中軸線上,北連鵲山、濟北次中心,南接濟濼路,隧道全長4760米,隧道開挖直徑15.76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2米,管片外徑15.2米,內徑13.9米。設計為雙管雙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公路,下層為城市軌道交通預留。


濟南黃河隧道盾構機正式掘進啟動活動現場
據悉,該隧道為水下超大直徑盾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隧道最低點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壓力7.5巴。隧道面臨盾構開挖斷面大、掘進距離長、淺覆土、深基坑、高水壓、地質情況復雜多變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穿越地層主要為黏土和粉質黏土層,土質黏性高,易造成刀具磨損、刀齒崩斷、刀盤結泥餅,大量廢漿易堵塞吸口。


盾構機掘進施工現場
工程穿越低矮房屋群、南北岸大堤,側穿繞城高速公路橋樁最小凈距5.3米,沉降控制嚴格。施工場區地下水豐富,水位較高,基坑開挖深35米、寬50米,箱涵同步施工,精度高,施工風險高、難度大,此外沿線有重要水源保護區,環保及綠色施工的標準要求高。

盾構機掘進指揮中心
該工程計劃于2021年完工通車,屆時將大大加強濟南北部新城與主城區聯系,實現新城城市綜合功能提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并開啟黃河天塹由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新時代,在公軌合建和跨海、跨江、跨河立體化交通發展方面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北跨攜河發展有利于引導濟南城市人口、基礎設施和產業向北拓展,擴大輻射帶動效應,帶動黃河兩岸經濟高效、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

盾構機掘進施工倉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