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作為勞動報酬的主要體現形勢,事關衣食住行,一直備受市民關注。隨著18日貴州、湖南兩地相繼公布2019年最低工資標準,明確上調今年最低工資標準的省份至少達到7個。

  據記者梳理,截至9月18日,北京、遼寧、上海、湖南、重慶、貴州、陜西等7省份公布了上調后的2019年最低工資標準。除上述已經上調的省份外,貴州、河北有望跟進。此外,山東明確,鑒于山東最低工資標準能夠保障低收入勞動者基本生活,統籌考慮山東省經濟發展狀況,為避免成本過快上漲影響企業競爭力,確定2019年不再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目前,31個省份中,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等地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上海市以2480元/月的月最低工資標準領跑全國,這也是上海自2016年以來連續4年位居全國榜首。其后依次為北京2200元、廣東2100元、天津2050元、江蘇2020元、浙江2010元。

  那么,何為最低工資標準?該標準又是參考哪些因素進行制定的呢?

  據了解,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不同行政區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資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個省內也會執行不同的最低工資標準,目前有26個省份將最低工資標準分為多個檔次。其中,大部分省份分成2檔或3檔。福建分檔最多為5檔。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據悉,確定和調整月最低工資標準,應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

  一般來講,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于低收入勞動者群體來說是最受益的,最為直接受益的是工資水平剛好在最低標準線上的工作者。在標準線提高的日期,這些工作者就可以直接領到“上漲”后的工資。

  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對增加職工收入,特別是促進提高低收入職工的工資水平將起到直接拉動作用。職工的失業保險金、醫療期內的病假工資以及單位停工、停業等情況下,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將隨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而上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民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