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本該是頤養天年的年紀,但對于鄄城縣富春鄉尹廟村的李玉真來說,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因股骨頭壞死,4年前,李玉真就已離不開雙拐。即便是這樣,也絲毫沒有影響她對99歲公公的精心照顧。

在村里只要提起李玉真,村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夸獎她是比親生女兒還親的好媳婦。

 

 

72歲的李玉真腿腳不便,但她仍悉心照顧公公,無怨無悔。

公公的一句承諾

讓她堅持了下來

“前面就是李玉真家”,在鄰居的指引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一座低矮的土屋前見到了李玉真,她的公公閆登階則坐在家門口的凳子上。屋外蚊子比較多,閆登階行動不便,李玉真便在一旁拿著扇子不時驅趕著。

“我公公這輩子沒享過一天福。要不是他,我和四個孩子都不知道會苦成什么樣。”說起公公閆登階,李玉真忍不住拭去眼角的淚水。原來,在李玉真的丈夫剛一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閆登階一個人含辛茹苦才把他拉扯大。

天有不測風云。在李玉真38歲那年,丈夫被一場疾病奪去了生命。“當時最大的孩子15歲,最小的才5歲,那時的我每天除了哭,啥也不知道做,四個孩子和一個老公公,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過下去啊?”雖然時隔多年,回想起當初,李玉真仍舊悲痛萬分。

“公公對我說‘不用哭,以后也不能想不開,不然四個孩子怎么辦?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會讓你作難’。”面對公公的承諾,李玉真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為了公公和四個孩子,她沒有再嫁,而是留下來照顧他們。

如今,李玉真的孩子均已成家,而公公閆登階卻因為勞累過度落了一身病,兩個兒子為了養家糊口長年在外打工,所以照顧公公的重擔全落在了李玉真一個人身上,但是李玉真毫無怨言。

回報恩情

想多照顧幾年公公

雖然曾遭受過一連串打擊,在交談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李玉真性格很開朗,說話很風趣。“公公現在有些糊涂,有時剛吃完飯就說他還沒吃,還嚷嚷著要吃飯。但最基本的生活還可以自理,身體還算康健。每天吃完飯就扶著高凳子一步一步挪到門口坐著。”

當初,李玉真在兩個兒子成家后,為了方便照顧公公,便在老宅子處翻蓋了兩間小屋,因經濟吃緊,屋子中間沒有砌墻。公公覺得不方便,就搬到院里的棚子里睡。“當時看到公公凍得蜷縮著發抖,我大哭了一場。這么多年,我早已經把他當成了我的親生父親,我沒感覺有什么不方便。”李玉真說。事后,家人用秸稈把兩間屋子隔開,公公才搬回屋里。夜里,李玉真隨時聽著公公那邊的動靜,只要有一點響聲,她馬上就會過去看看。

“做飯、洗衣服都是我一個人干,因為時刻離不開拐杖,做飯都是先接半桶水,洗衣服的時候一手要拄著拐,非常吃力。”李玉真說,現在也習慣了,有時兩個女兒會來幫忙做些家務。

“公公今年99歲了,明年就100歲了,又有多少人能活到100歲,再難的日子都熬過來了,伺候公公這點辛苦算什么?再說了這也是我應該的。”李玉真說,她希望還能多照顧公公幾年,這樣她就可以多還一點公公的恩情。

“當初我公公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太多,現在他老了,該是我伺候他的時候了。家里條件不好,孩子們為了養家不得不出去打工,我現在除了腿不方便,照顧公公還能應付過來,只要我還能動,就會一直照顧他。”李玉真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牟張濤 李德領 通訊員 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