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太白湖新區石橋鎮環保站將鎮域劃分成7個片區,由專職網格員對鎮域內36家重點企業,建筑工程、拆遷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等5處重點工地開展日常巡查工作,實現產煤企業不見煤、取暖能源清潔化等效果。

產煤企業不見煤
揚塵治理零污染
9月24日,在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三號煤礦的大院內,一架噴灑半徑75米的高壓噴槍正在向院子內灑水清塵,像這樣的噴槍濟三煤礦就有兩架,同時還擁有四輛灑水車、兩輛霧炮車。
據介紹,濟三煤礦在矸石場和煤場安裝了PM10在線監測、監控系統,每天根據揚塵檢測情況,安排噴水和灑水的時間和次數,灑水車每天要噴灑四遍以上,保證沒有揚塵的同時,地上也不能存有積水。
除此之外,濟三煤礦還設有洗車臺3座,對于來自全國各地拉煤的車輛,必須進入洗車臺,三個噴頭同時沖洗車身,達到60秒之后才可起桿放行,以保證車輛沖洗干凈,達到產煤不見煤、揚塵零污染的環保效果。
針對揚塵污染治理、工業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各項環保工作,石橋鎮環保站對鎮域內36家重點企業、建筑工程、拆遷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等5處重點工地,開展日常化巡查工作,進行實時監督。
濟寧太白湖新區石橋鎮政府環保站站長王中寶介紹,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啟動時,環保站會分別給轄區內重點企業下發應急響應通知,應急響應期間,加強巡查力度,并派出網格員在重點企業、堆場、工地進行不間斷巡查,督導企業嚴格按照《一企一策》應急響應方案要求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停、限產減排工作,2019年上半年共啟動并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6次。
為防止前期工作中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出現反彈,或違規使用燃煤、燃油小鍋爐,石橋鎮環保站工作人員不定期開展“散亂污”企業、小鍋爐“回頭看”工作,做到應查盡查、不露死角,堅決杜絕已取締“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和燃煤、燃油小鍋爐違規使用的現象。
取暖能源清潔化
秸稈禁燒要抓好
“居民取暖方面,我們因地制宜實行煤改氣、煤改電的方式。”王中寶說,鎮域24個村實行煤改氣,2個村實行了煤改電,7個村實行清潔煤推廣,秋冬季居民取暖能源清潔化替代,在全鎮范圍內實現了全覆蓋。
石橋鎮環保站還積極組織開展清潔煤推廣認購、配送工作。通過懸掛條幅、廣播等形式在推廣初期進行宣傳發動,為清潔煤推廣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環保站清潔煤推廣工作人員在清潔煤推廣中靠上、跟上,并通過日調度、日通報等形式推進工作開展。在清潔煤購進的同時,聯合市場監管所對購進的清潔煤進行質量抽檢,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冬季清潔、安全取暖。
加強執法力度,由環保站、市場監管所、派出所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與不間斷巡查,嚴厲打擊非法散煤銷售點和移動散煤銷售。在鎮轄區內,凡發現非法散煤銷售,一律從重處罰,嚴肅處理。
“現在,正值秋收時節,我們還要對全鎮秸稈禁燒工作提高檢查力度。”王中寶介紹,鎮政府領導在“三秋”生產暨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會議上,要求要求全體干部要繃緊秸稈禁燒工作這根弦,作為環保站更要高工作要求,專門組成了禁燒巡查組,并安排夜間值班,加強巡查力度,對各村防火禁燒情況進行不間斷巡查,努力實現轄區內秸稈禁燒的長效管控,保證鎮轄區內“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處煙”。

定崗、定人、定責
強化網格員隊伍
石橋鎮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眾、便于管理”的要求,結合自然地域、人口規模將環境保護三級監管網格科學劃分為7個片區,分別為:石橋管區、陸橋管區、張橋管區、道口管區、辛店管區、新閘管區和南陽湖農場網格,并按照“一員一格”配備了7名專職網格員,實行“定崗、定人、定責”。
為方便各網格員開展日常巡查工作,環保站還配備了電腦、執法記錄儀、對講機以及巡查車等多種硬件設施,建設了專網監控平臺。
“我成為網格員已經有兩年半了,主要負責辛店管區,日常工作是巡查網格內的污染源和敏感點,監督企業和工地的生產作業情況,以及在節能減排措施的落實情況。”濟寧太白湖新區石橋鎮辛店管區網格員陶玉超說,他們不僅白天巡查,晚上也會巡查到凌晨,會將每天的巡查結果,通過“濟寧環境監管”APP系統上傳至平臺,使環保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了解實際情況,以督促重點企業將環保措施落實到位。
石橋鎮環保站結合《濟寧市網格員巡查手冊》與鎮域內實際情況,加強對全體網格員的業務培訓,進一步明確了網格員“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疏通了環境監管的“最后一公里”。
環保站還結合區環保局網格辦《網格員月度量化賦分考核辦法》要求,每月對環保網格員進行工作考核,強化對網格員隊伍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培 見習記者 房體朔 通訊員 武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