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建工作在路上,濱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交警大隊鍛造新時期過硬警隊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交警大隊黨支部是一個“建在路面上”的基層黨組織,43名黨員民警不論寒冬酷暑、不論雨霧冰雪,不論城市鄉(xiāng)村,始終堅守在路上,呵護著每一個交通參與者的出行安全。自2005年建隊以來,黨員民警隊伍沒有出現(xiàn)一起違法違紀問題,打造出了全市交通安全管理的樣板區(qū)、示范區(qū)。大隊先后榮獲“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全省優(yōu)秀公安基層單位”、“全市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等國家和省、市級集體榮譽、表彰獎勵30余項,230余人次立功受獎。

  打造黨建品牌 擦亮黨員身份

  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交警大隊事故科,黨員民警王棟拿到了首批“黨員示范崗”的牌子,但剛興奮和驕傲了沒多久,他就遇到一個小難題:“擺上這個黨員示范崗的牌子后,來我這個窗口處理事故和咨詢問題的群眾明顯比其他窗口多了,大家都排隊等著,我也不好走開去廁所,現(xiàn)在連水都不敢多喝了。”

  這件事被大隊的民警們當作笑談,但也成了大隊“警徽閃耀?黨旗紅”主題黨建工作成效的生動注解。

  近年來,大隊在強化隊伍管理、提升服務水平方面做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和嘗試。隨著黨建工作的持續(xù)深入,大隊將突出黨建引領、打造黨建品牌擺在首位,尤其是打造了“警徽閃耀?黨旗紅”黨建主題,班子的凝聚力、隊伍的戰(zhàn)斗力、工作的創(chuàng)新力顯著提升,隊伍建設和各項業(yè)務工作也隨之被有效“激活”。

  為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從嚴治警要求,大隊黨支部積極探索新時期黨員隊伍教育、管理、監(jiān)督、服務的新路子,不斷創(chuàng)新黨建模式,設立了具有基層公安交警特色的智慧黨建平臺。其中,他們開創(chuàng)性開展的“黨性CT”測評,對黨員民警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測評。讓每一名黨員走進“黨性CT室”,對照黨章,對標英模,對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進行透視掃描,深度剖析,全面測評。對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堅持發(fā)現(xiàn)在早、處置在小,管在平時、嚴在當下、防在未萌。真正起到了防微杜漸、“治未病”的良好成效。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大隊支部一致明確,抓好黨建首先要做強支部。支部一班人喊響了向我看齊的口號,關鍵時刻沖在前,急難險重打頭陣,時時處處為大隊民警做團結協(xié)作、敬業(yè)奉獻、廉潔自律的表率,成為了強有力的“火車頭”。在支部班子的帶動下,大隊形成了風清氣正、團結向上的良好氛圍。

  在支部班子的帶領下,大隊黨員民警自覺“亮身份”,凡是有黨員民警的對外服務窗口全部擺放黨員示范崗,凡是黨員身份的民警上崗執(zhí)勤、執(zhí)法辦案必佩戴黨徽,提醒黨員民警時刻牢記自己的政治身份和職業(yè)身份,自我提醒、自我約束,主動接受群眾監(jiān)督。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被“上廁所”這件事困擾的王棟最近也收到了一份“獎勵”,一位處理事故的大爺拿著材料向他咨詢了很多問題,因為耳背聽不清,反反復復問了好多次,最后大爺說:“我也不多問了,完全相信你,因為你戴著這個‘牌牌’。”大爺所指的那個“牌牌”,就是王棟胸前佩戴的那枚閃耀的黨徽。

  樹牢為民理念 打造一流服務

  2016年臨近春節(jié)的一天,濱州杜店鎮(zhèn)村民蘇某駕駛三輪車發(fā)生事故,致人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因為家境貧困,車輛沒有保險,面對牢獄之災和巨額賠款蘇某竟丟下家中病重的母親和妻兒選擇了逃逸。大隊事故科一面全力組織偵逃,一面買上年貨到家中看望他的母親和孩子。蘇某得知后感激萬分,主動投案自首。但幾十萬的賠款還是讓這個家庭陷入了絕望。大隊在積極維護受害方利益的同時多次進行溝通協(xié)調,對方答應讓蘇某在三年內分期賠款。大隊又協(xié)調銀行小額貸款、工商部門辦證,讓蘇某的愛人在村頭經營一家小旅館小賣部,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著落。

  這樣的事例在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交警大隊還有很多。大隊支部反復強調,執(zhí)法為民不能只是口號,更要深深扎根在頭腦中、落實在具體行動上。大隊黨支部堅持在全體民警中開展“假如,我是交通參與者”“假如,我是事故受害者”“假如,我是交通肇事者”等換位思考主題實踐活動,使“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的執(zhí)法理念體現(xiàn)在日復一日、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中,成為廣大黨員民警的行為習慣。

  心里裝著百姓,才能將服務做到極致。今年已經57歲的老黨員趙希玉,常年堅持高峰時段在城區(qū)交通狀況最復雜的路口定點執(zhí)勤,雷打不動,風雨無阻,他警容嚴整,動作規(guī)范,幾年下來磨破了十幾雙皮鞋,被廣大市民稱頌為“濱州第一崗”。 女警董愛榮從警十幾年一直堅守在路面。一次濱州市區(qū)雨雪交加,剛剛休完病假的她堅持提前半小時上崗,看到一位騎電動車的老人摔倒在路上不能動彈,她一邊打120叫救護車,一邊脫下防寒服蓋在老人身上,因為受寒她連續(xù)一周高燒不退,同志們心疼她,家人埋怨她,但她想的是大隊車輛上要隨時帶好相應裝備,對事故現(xiàn)場受害人貼心呵護。如今,大隊在每部事故勘察車上夏季配雨具、冬季配棉被,已經成了規(guī)矩。

  心里裝著百姓,才能贏得民心。以大隊黨員民警為主組建的“愛心義工團”,經常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到轄區(qū)內的孤殘兒童醫(yī)院、敬老院做義工,幫助工作人員洗衣、做飯、清掃衛(wèi)生,陪老人嘮嗑、聊天,給孩子講故事、做游戲,為他們送上人間的真情與真愛,讓孤寡老人和孤殘兒童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

  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 保障路暢民安

  抓黨建聚的是警心,強的是隊伍,對群眾來說還要見到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大隊黨支部堅持將黨建工作和業(yè)務工作緊密結合,以黨建促業(yè)務、以業(yè)務強黨建,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為了讓轄區(qū)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大隊支部一班人帶領全隊民警,堅持用心用腦想思路,盡心盡力干工作,想法設法搞創(chuàng)新。經過幾年的努力探索和積極嘗試,終于找到了一條“政府主導、部門聯(lián)動、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新路子,實現(xiàn)了交通安全管理由公安交警唱“獨角戲”向社會各界“大合唱”的根本性轉變。自上而下的縱向管控網絡、齊抓共管的橫向管理體系,群眾身邊的“交警隊”,家門口的“管理站”,為路暢民安大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交通事故持續(xù)下降,交通秩序明顯好轉,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大隊實施的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經驗,被省公安廳列為十大創(chuàng)新警務,并在全省推廣。

  交通事故處理長期以來備受社會關注,群眾一怕不公,二怕麻煩,最容易引發(fā)誤解、產生糾紛。大隊黨支部想在群眾前頭,做到群眾心坎里。事故科專門設立交通事故處理法庭和人民調解員辦公室,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保險調解,仲裁調解等,多調合一,有機結合,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事故處理綠色通道。大隊還創(chuàng)新提出了“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回訪”,采取見面約談、上門專訪、電話溝通等方式,把主動回訪貫穿于事故處理的全過程,及時了解和掌握當事人的實際困難和訴求,得到了廣大事故當事人的廣泛認可。

  最先設立的社區(qū)交管服務站;最先成立的愛心義工團、安全宣講團、校園護衛(wèi)隊;最先推出的“大蓬車”趕集下鄉(xiāng)送安全;最先實施的簡易事故“視頻路面一體化”、“巡邏勘察一體化”處警新模式。。。。。。一項項創(chuàng)新措施無不凝聚著大隊民警的智慧與汗水,更體現(xiàn)了新時期基層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

  青春擦亮警徽,黨建鑄就警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們用一副副鋼鐵脊梁書寫著人民警察對黨不變的信仰與忠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蔣琛 記者 邊浩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