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一詞出現在新中國成立后,1965年,棗莊的解放路正式命名,是棗莊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要說起這條路,那可是大有來頭,解放路沿途有購物中心、公園、醫院,可以說是商賈云集,基礎設施應有盡有。當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解放路,是什么樣子的呢?近日,記者探訪了棗莊市的解放路。

“原來棗莊很小,有一個順口溜,叫一條路,一盞燈,一把花生吃全城,一座崗樓一個兵,一個花園三角形,就是說棗莊很小 。”就連很多棗莊年輕人都不知道的是,解放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棗莊市的第一條路。生在棗莊,今年已年逾67歲的劉圣明老人告訴記者,最初的解放路,最寬處僅容納兩輛車通過,棗莊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兒時記憶里,解放路經常煤灰塵土滿天飛。
在解放路上,第一條公交線路、第一條柏油路、第一座大型商場、第一批文化場館陸續建城、這其中,就有棗莊市的第一座電影院,承載著很多棗莊人美好的回憶。

記者采訪到了67歲的棗莊市民劉圣明,在他的家中,記者看到他珍藏多年的《電影介紹》。滿滿的一大本記載的是1978年到1986年這個時間段棗莊電影院當月的電影的預告。

“1至5號演《豹子灣戰斗》,6至10號就是演《十五貫》,11號至17號演《兵臨城下》,18號至20號演《藍天防線》,20號至21號演《滿意不滿意》。。。。。。。”談起電影介紹上的電影,劉圣明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他很喜歡看電影,買那么一張電影介紹之后,哪一天上演什么電影寫的很清楚。
如果有喜歡看的電影,在電影上映期間,他肯定會去看。

劉圣明保存的這些電影通告上的電影名字,對年輕一代來說早已陌生,雖然都是油墨黑白刻板印刷,但它們卻承載著棗莊人們生活的美好回憶,劉圣明老人說,當年這些通告都要從解放路的老電影院購買。
“原來的電影院很簡陋,是地下楔著木樁,上邊釘上板,再標上座號,夏天很熱,冬天很冷。”劉圣明經常去的棗莊電影院,在那個年代的電影,放映的都是黑白電影。也就是在這里,很多棗莊市民第一次看到了電影,也看到反映棗莊抗戰的電影《鐵道游擊隊》。

當年一張小小的電影介紹,也成為見證棗莊解放路的發展歷史,隨著城市的發展,這座陳舊的電影院也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后來在這里,蓋起了中央廣場,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影城。
“現在在電影院里頭,看電影條件都很好了,有空調,可以看3D的電影,看立體電影。”回想起以往,劉圣明感慨萬千,他說現在條件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很高。
沿解放路延長線北行,一路向北,中興礦山公園,見證著這座曾經的煤炭城市的發展。
曾經象征城市中心的棗莊三角花園,也從當初最初最簡陋的三角形花壇,演變成如今地標性的樞紐地名,取而代之的,是周圍拔地而起的大型商超、公園、長途汽車站等一系列建筑。
如果說解放路是當年翻身做主人的見證,如今的解放路,更多的是在解放思想的大環境下,見證著棗莊人民的致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