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王莉莉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是高青縣“河湖人”對河湖水質及環境面貌的長期愿景和奮斗目標。高青縣位于淄博市的最北端,北依黃河,南靠小清河,河流數量眾多,水資源豐富,境內有縣管以上河道12條,長285.6公里,鎮管河道116條,長530.5公里。為了營造美好的水生態環境,將污染源徹底與水體相隔絕,在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基礎上,今年,高青縣三個湖泊納入湖長制管理,再次為高青縣河湖管護工作增添了社會力量,為生態高青注入了民心動力。在此基礎上,高青縣的河道劃界確權、水生態提升等科學治水工作均蹚出了新路子。
如今,高青縣的治水合力已逐步形成,治理初見成效,生態效益開始顯現。10月30日,記者跟隨“河湖人”的腳步來到高青縣“蹚水”……
![]() |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高青縣千乘湖。 |
河湖長制:
水邊大小事“啥都管”
河邊的事“啥都管”,是高青縣田鎮鎮連五村河管員王同義對自己的要求,他認為,這是作為一名河道管理員應盡的職責。在日常的工作中,王同義需要打撈和清理堤坡和河道內的漂浮物、垃圾;同時,還要留意沿河兩岸是否有人隨意設立取水口、排污口,保護水壞境,對河道范圍內隨意取土等行為予以制止(立即報告);面對個別村民在湖邊隨意丟垃圾,王同義也上前勸導……
60歲的王同義告訴記者,他是連五村的村民,從小在河邊長大,對河湖有著特殊的感情。今年5月份,他聽說北支新河招募河道管理員,他就積極參與了進來。“剛干上這個工作的時候,像這樣的編織袋,一天下來撿拾的垃圾能裝滿滿兩大袋。再看看現在,轉了一上午了,連半袋都不到。半年來,村民素質明顯提高。”30日11:10許,記者在高青縣北支新河見到王同義時,他正在進行每日巡河工作,按照職責范圍,北支新河有6公里左右的河岸歸他“管轄”。
在現場,高青縣河道維護中心主任薛守華介紹說,為解決河道管理最后一公里,高青縣立足實際,投資175萬元,采取了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全縣11條縣級以上河道與14條縣級渠道,通過社會公開招標,由專業公司具體負責的管理模式。專業公司按照河道每5-6公里一名河管員的標準,配備專業河管員60名。專業公司集中運用巡查、通訊等設備,加強對河道的日常巡查,每名河管員對所轄河段每天巡查一次,及時發現并制止河道“八亂”問題。
與此同時,高青縣還加強了各級河湖長的巡查工作,縣級河湖長每月巡河湖不少于1次,鎮級河湖長每月巡河湖不少于3次,村級河湖長每月巡河不少于4次。在巡查過程中,縣級河湖長每次巡河湖時間不少于20分鐘,長度不少于500米,鎮級河湖長巡河每次時間不少于15分鐘,長度不少于300米,村級河湖長巡河每次時間不少于10分鐘,長度不少于200米,每次巡河湖都要上傳巡河湖影像。
“看,現在的河面、河岸多干凈,這離不開他們的付出。”薛守華一邊介紹一邊用手指向了水清岸綠的河道。河長制湖長制的實施進一步強化了各級河湖長的責任意識,由過去被動等靠上級的經費支持轉變為主動籌資、主動治理、主動作為。隨著河長制湖長制機制的不斷完善,綜合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 128條河道及3個湖泊的主要污染物明顯降低,水體色度及氣味有明顯改善。部分河湖“綠色視廊、生態濕地、達標水體、休閑通道、城鄉景觀”已有雛形。
清違清障:
臺風過境時“顯成效”
“說實在的,一開始還不太理解他們的工作,這也管、那也管。但是看到現在水清河暢的樣子,我們懂了。”當天中午,在小清河高青段沿岸,附近一名村民說。今年年初,相關人員對河道兩岸進行了集中清理,現如今的小清河高青段兩岸種滿了綠油油的麥田,遠遠望去,一馬平川。同時,通過綜合治理,小清河高青段目前已經達到Ⅳ類水質標準,一改之前“排污河”“臭水河”的傳統印象。
據悉,自2017年以來,高青縣開展“清河行動”“清河行動回頭看”“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清違清障回頭看”幾次專項河湖清違行動,對河湖水域岸線進行綜合整治。出臺《水域岸線綜合治理和清河行動實施方案》《“清河行動”回頭看實施方案》《“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清違清障“回頭看”實施方案》,組織人員對行政區域內河湖進行拉網式排查,列出問題清單,明確總體要求、工作目標,重點對高青縣的黃河、小清河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在各級河湖長的組織下,共清理涉河湖違法問題379處,封堵排污口156處。其中,清理林木10000余畝,各類養殖、蔬菜大棚350余個,占地800余畝,違建53處,總投入資金4500余萬元。
整治工作完成后,進一步提高了高青縣水環境質量,提升了河湖防旱抗汛能力,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得到了較好恢復。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利奇馬”臺風過境期間,小清河河段汛情一直處在安全水位狀態。
劃界確權:
投資96萬元“摸家底”
任務清,方能責任明。高青縣為明晰界定河道管理范圍,制定了河道確權劃界實施方案,投資96萬元自2017年開始,在全省率先開展起河道水域岸線確權劃界工作。
據悉,高青縣隸屬淄博市,行政區域面積831平方公里,下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09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人。境內現有河道128條,全長815.1公里。其中,省管河道2條(黃河、小清河),全長91.6公里;市管河道2條(支脈河、北支新河),全長78.9公里;縣管河道8條,全長114.1公里;鎮管河道116條,全長530.5公里;湖泊3個;列入市級湖泊名錄的有大蘆湖水庫、千乘湖;列入縣級湖泊名錄的有天鵝湖濕地公園。境內主要水源為黃河水。
高青縣縣管以上河道于1992年進行了劃界確權,公布了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因確權時僅限于手繪邊界,加之時間較長,已無法找到準確的坐標點,給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為進一步清晰界定河道邊界和管理范圍,高青縣決定在前期劃界確權基礎上,對12條縣管以上河道和千乘湖重新進行劃界確權,準確找出坐標點和邊界線,并重新劃定管理范圍線和保護范圍線,即現有邊界線為管理范圍線,外延6-25米為保護范圍線。
據了解,目前,全縣11條河道已完成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權屬界線圖、邊界接合圖、單位國有土地面積匯總表、城鎮集體土地面積匯總表、歷年變更的地籍調查資料和基礎圖件資料,點位坐標實測、矢量化電子圖,各類專題資料,水系圖等;確定了河流需要埋設的管理界樁及公示牌的個數,管理界樁及公示牌完成招標并開始制作、埋設。
水岸同治:
多舉措改善“水生態”
12:30許,秋日艷陽下,高青縣天鵝湖國際慢城內,流水潺潺、波光粼粼,水鳥不時騰空而起,記者乘坐著景區內的觀光游覽車穿行在被格桑花“圍裹”的車道上,水清岸綠的宜人風光,給人一種置身世外桃源之感。
據天鵝湖國際慢城運營方負責人張磊介紹,高青縣天鵝湖溫泉濕地建設項目區是集引黃沉沙、生態旅游、濕地保護、休閑養生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項目。該項目占地12平方公里,按照工程規劃,高青縣五年內將投資12.09億元對濕地進行精心打造:北部為黃河觀景臺、溪谷溫泉養生湯泉會館、溪地溫泉養生水公園、溪地水寨為主的溫泉慢城養生養老區;西部為婚紗攝影基地、雨果車站、花海迷宮、天鵝湖濕地旅游區;中心為書院、觀光火車、淺水濕地、景觀綠化、游覽車道為主的沉沙池原生態保護區;東部為稻田、蔬果采摘農業觀光區;西南部為生態農業莊園、都市農業體驗農場形式的蝴蝶溪谷島居水鄉。
這里不僅給市民提供了一處絕佳的休閑娛樂場所,也帶動了沿岸地塊的升值。據張磊介紹,僅國慶節期間,景區的人流量已超10萬人次,景區開放以來,日人流量最高達3.5萬。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挖掘高青黃河文化、營丘文化,實施一帶三區總體規劃,建設百里黃河景觀長廊、馬扎子、北杜、天鵝湖濕地風景區,打造華北三小時旅游圈,形成水生植物荷塘王國、怪坡、蘆葦迷宮、荷塘醉魚、水生動植物體驗島、白鷺洲、生態濕地鳥島、觀鳥屋、沙灘、游泳池、鵝卵石灘、書院、船塢、草亭、水生態廊道、廊架等景觀。讓市民身在高青、情系高青,感受河渠縱橫、天高水清、生機無限的生態自然之美……”采訪結束時,高青縣水利局副局長殷繼剛表示:“我們高青‘河湖人’對未來的水生態體系建設和前景,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