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濟南市民王先生遇到了一件糟心事,9歲的兒子用他的手機悄悄玩一款名為《和平精英》的手機游戲,結果不知怎么著就充值了近3000元。覺得孩子沒有自主分辨能力,王先生希望游戲運營方能退回充值金額。10月31日,騰訊未成年人客服專線回應稱,將聯系孩子家長調查核實此事。

  手機莫名被扣款

  竟是孩子玩游戲惹禍

  10月30日傍晚6點多,記者來到天橋區某小區王先生家中。由于正好是晚飯時間,王先生一家人剛吃完飯,他9歲的兒子強強(化名)正在看電視。提起孩子玩游戲充值這件事,王先生就氣不打一處來。

  據王先生介紹,國慶假期他要陪懷孕八個月的妻子到醫院產檢,沒時間照看兒子,就在10月1日托朋友將其捎回了聊城老家。10月2日上午8點多,他正陪妻子在醫院檢查,突然手機響了,他打開一看,竟是消費的短信提醒,而且短信不斷地發來。“從8點多到10點,一個來小時一直在扣費,七八次扣了接近3000塊錢。”

  明明手機和銀行卡都在身邊,剛剛也未操作手機,突如其來的消費提醒讓王先生有點蒙。剛開始他懷疑銀行卡被盜刷了,趕緊撥打銀行客服電話,銀行工作人員查詢后告訴他是微信在支付。不過,王先生還是覺得不知道哪里出的問題。“想到孩子在老家,難道是孩子的事嗎?”

  隨后,王先生趕緊聯系在老家的姐姐,姐姐告訴他,強強確實和她家孩子在玩手機。他趕緊讓姐姐把手機從孩子手里拿過來,確認兒子在玩一款名為《和平精英》的手游。“他把我另一個手機帶了回去,然后偷偷登上我的微信玩的游戲,不知怎么著就充值上了。”王先生稱。

  3000元購買了游戲點券

  孩子以為是系統贈送的

  王先生的微信消費賬單顯示,充值服務從10月1日開始,但1日只有兩筆,金額也只有6.79元。而從10月2日則有9筆充值服務,僅628.56元的充值就有4筆。兩天11筆充值共2933.28元。點開充值服務明細,可以看到,購買的商品是“和平精英點券(為微信賬號購買)”。

  “當時我也問孩子了,他說沒有提示輸密碼什么的,就點了一個什么東西,不知怎么著就購買上了。”王先生說,平時他用手機支付買東西時,是需要輸入密碼的,但孩子并不知道他的支付密碼,所以他不知道孩子玩游戲時是如何充值成功的。

  “這個游戲是朋友推薦給我的,然后我就玩了。”強強告訴記者,他玩和平精英已經一年多了,由于自己沒有手機,就用爸爸一個手機下載了游戲,然后用爸爸的微信號進行登錄。10月2日那天他和表弟在一起玩游戲,但不知道怎么操作就莫名其妙給充值了。

  “當時我在軍需頁面抽卡,點了返回鍵出現一個黑條,過一會兒就消失了,上面字很小,我也沒看清楚是什么,然后手機就響一下響一下。”強強說,不一會兒他就發現自己的游戲倉庫了里多了很多稀有道具,有各種各樣的衣服和槍械皮膚,降落傘都滿格了,起初他以為這些道具是系統贈送的,直到爸爸打來電話才知道這些是充值購買的。

  認為孩子無自主能力

  家長希望退回充值金額

  根據強強的敘述,記者也下載了和平精英這款手游。點擊軍需就會進入抽卡頁面,開啟軍需寶箱可能獲得稀有服裝和槍械皮膚等。不過,開啟寶箱需要榮耀勛章,榮耀勛章要用點券購買,點券不足時系統會提示進行充值,充值金額從1元到648元不等。但在支付頁面,卻需要密碼或指紋驗證才能購買成功。

  “我覺得小孩玩游戲沒有自主能力,他不具備支付能力。”強強的媽媽告訴記者,強強平時非常聽話懂事,從不亂花錢,看到想要的玩具也不會哭鬧去要。后來他聽姐姐說,當時孩子接到電話時都嚇傻了,“他自己都不知道這些東西是花錢的”。

  王先生說,事情發生后,他就開始聯系游戲的運營商,但騰信客服微信公眾號上只有小助手在答復他。10月3日,騰信客服答復他,讓他聯系未成年人專線。不過,他撥打該專線卻一直打不通。“孩子才9歲,沒有自主能力,我希望他們能退還充值的金額。”王先生表示。

  騰訊客服稱將調查核實

  律師:未成年人消費需得到監護人追認

  10月31日下午,記者致電騰訊未成年人客服專線反映了王先生的情況。客服人員記錄下王先生的手機號后,稱會第一時間聯系孩子家長。針對未成年人游戲監管,客服人員表示,他們的游戲是針對全國大眾,但對于未成年人玩游戲會有健康系統的保護,實名認證只要是13周歲到18周歲之間,每天可以登陸兩個小時的游戲時間,13周歲以下每天只能登陸一個小時。

  至于未成年人在游戲中充值的情況,客服人員稱,孩子只要知道對應家長的支付密碼都可以支付成功的,所以他們也建議家長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支付賬戶,以免造成損失。“消費問題我們也非常重視,后續我們會第一時間跟他聯系的。”

  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為游戲充值的錢能不能要回呢?山東舜翔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建華認為,根據民法總則,8-18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個年齡段做出與其年齡或認知程度不相符的行為屬于效力待定的行為。如果其監護人追認,行為有效;若不追認,則不發生效力,屬于無效行為。

  “幾千塊錢的消費超出9歲孩子的認知能力了,我認定這個行為應當經過監護人的追認才能生效。”王建華建議孩子家長先向游戲公司申請退款,如果申請退款不成只能走法律途徑解決。“前提是家長要證明手機當時是孩子玩的,充值行為也是小孩做的。”王建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