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望岳談|全力沖刺,山東國企要拿出怎樣姿態?扛起怎樣責任?

  現在,離年底不到50天!

  山東是國企國資大省,國有資產總量已超過9萬億元。沖刺四季度,山東國企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責無旁貸,且責任重大!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山東國企需要怎樣的勁頭?拿出怎樣的姿態?肩負起怎樣的責任?

  全力沖刺,對山東國企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決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我省新舊動能轉換仍處于膠著期,新動能與舊動能、新思想與舊觀念、加快發展與守成守舊正在博弈,是最困難、最較勁的時候。困難是最好的試金石。山東國企如何聚焦發力高質量發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平穩度過“陣痛期”?

  全力沖刺,是對山東國企發展定力、意志品質和攻城拔寨能力的現實考驗。高質量發展是等不來、要不來、靠不來的,必須經過艱苦努力,實打實地拼、實打實地干。如何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不斷激發活力動力,比著干、拼命干,打好“對手賽”,把“七賽七比”的要求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如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從“量變”向“質變”轉化,推動八大發展戰略從“破題”向“縱深”推進?

  全力沖刺,國企必須心無旁騖攻主業。主業是企業大樹的“主干”,主業強,則企業強。近幾年,省國資委將投資權限下放后,部分省屬企業盲目投資的問題又有所抬頭,低水平投資項目頻現。新上馬的項目中,有的科技含量不高、處于產業鏈低端,也有的超出自身駕馭能力、蘊含高度風險,嚴重影響了企業健康發展。心無旁騖攻主業,就要堅決摒棄急功近利的“賺快錢”“發橫財”思維,牢記國有企業責任使命,認真落實主業管理要求,專心專注主業,推動優勢資源向主業集聚,持續做強做優做精主業。

  全力沖刺,國企必須追求卓越抓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就要瞄準技術前沿,完善創新體系,加大創新投入,搭建創新平臺,營造創新生態,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高端產業規模化,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當主力、打沖鋒。

  全力沖刺,國企必須大刀闊斧謀改革。國企改革,難點不少,根本在“人”。如果因擔心損害個別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敢改革,貽誤發展時機,最終損害的將是職工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是對職工的最大不負責任。國企改革要有一股“狠”勁,“狠”是“小痛大愛”;要拿出“扛著鍘刀搞改革”的勇氣,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動真碰硬,加快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充分激發內生活力動力,徹底根除國企“通病”,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全力沖刺,國企必須擔當作為,苦干實干,為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在此,大眾日報記者與你一起看山東國企是如何“全力沖刺”的。

  山東重工集團:以高質量發展支撐穩增長

  今年以來,在國內汽車行業同比下降,工程機械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山東重工逆勢上揚,繼續保持高質量的積極穩健增長,體現出了較強的產品技術競爭力。前三季度實現匯總營業收入1945億元,同比增長8%;利潤總額116億元,同比增長13.5%,利潤增幅高于收入增幅。濰柴全系列發動機9月份以來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10月份訂單創歷史新高,工廠全負荷運轉。前三季度客車銷量同比增長37.6%;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110%;出口收入同比增長35%。

  據了解,其高質量發展主要得益于長期的研發高投入,實現了持續引領行業、邁向高端,并加速產品、市場、業務三大結構性調整。濰柴發動機業務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00億元,2018年研發費占收入比例為5.1%,占期間費用比例達42%。圍繞2020-2030戰略,啟動了一系列新科技、新能源、新業態等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積極布局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率先建立全產業鏈燃料電池產業化示范工程,M系列高端發動機、林德液壓、高端特種動力等一期項目預計2019年底建成投用。深耕“一帶一路”取得新進展,10月14日位于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的馬茲濰柴發動機合資公司正式投產并批量交付;并購的法國博杜安發動機全面進入歐洲、北美、獨聯體等工業動力、輪渡、礦卡高端市場。

  就在11月初,山東重工召開全集團經濟運行動員會,布署了后兩個月的工作,動員沖刺60天,搶抓機遇、大干快上,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預算目標,抓緊抓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助力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東能源集團:打好降本增效組合拳

  聚焦實現年度經營目標,山東能源集團表示要堅決打好經濟運行“穩效仗”,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深入落實“十強化十創效”經營措施,穩增長、促發展、保效益。

  首先是認真落實成本控制專項考核獎懲辦法,今年全年自產煤炭總成本將壓減5%以上,對增盈增效單位進行特殊嘉獎。再者,鎖定“三大增效點”:突出煤炭營銷增效,策略應對省內量減價增、省外量增價減等新變化,加快省外煤炭統銷,優化營銷策略、產品結構、產品流向和結算方式,全年營銷創效50億元以上。再就是突出非煤提質創效,非煤產業全年創利45億元以上。同時,山東能源集團突出集采增效,以數據集成、流程再造推動規模效益和協同效應發揮,打造能源行業物資采購知名電子商城,全年集采增效10億元以上。

  增效的同時,盯牢“降本點”,打好降本控費“組合拳”。今年山東能源集團強化政策降本,用好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密切關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政策。強化投資降本,優化投資流向,把握投資節奏,嚴控投資概算,提高投資效能,全年投資概算壓減6.7%。強化財務降本,抓住當前相對寬松的融資環境,綜合實施減債權增股權、減短貸增長貸、減間接增直接、減高息增低息、減分散增協同、減外部增內部、減占用增流動、減票據增現金“八減八增”舉措,優化融資方式和融資結構。強化人工降本,控制總量、減少增量、調優存量。止住“三大出血點”。強力治理虧損企業,最大限度消滅虧損點、降低虧損額,堅決遏制部分扭虧單位復虧返虧、現虧損企業邊治邊虧等傾向。

  魯信集團:強化金融支撐實體經濟能力

  當前,魯信集團正大力優化金融供給,服務實體經濟。信托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占比近40%,投資類信托規模占比52.9%,高出行業19.1%。投向實體經濟的信托資金規模占比達到70.3%,其中近70%投向了民營企業,對提升市場主體活力起到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魯信集團還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惠農貸”累計放款653筆、3984萬元,創新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供應鏈金融業務累計放款12000筆、近20億元,有效服務消費升級。

  魯信集團旗下106只808億規模的基金群,聚焦八大發展戰略,重點投向十強產業。創投類新增投資全部投向十強產業,今年“三核”區域投資額3200萬元,省內投資總額占比92.8%。

  四季度,魯信集團將強化內部改革擺在突出位置,運用魯信創投“雙百行動”政策,發揮好典型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入優化市場化運營機制,探索協議薪酬、股權期權激勵等。通過股權融資等方式,降低負債規模和財務成本,確保資產負債率降低1%以上。同時,抓好一些事關全局、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改革。混改方面,將推動集團層面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增加注冊資本金、優化融資結構、轉換運營機制,打造一流金控平臺;全面推開權屬企業混改,力爭到2021年集團混改企業戶數和資產規模占比均85%以上。

  山東高速集團:年度投資超額超前完成

  發揮省級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主體作用,今年以來高速集團持續加大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據介紹,高速集團已將2019年度高速公路投資計劃從158億調整到169億,預計到年底可完成投資181億,實現投資超前、進度超前,提前建成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國高青蘭線泰安至東阿段、高青至廣饒項目、棗木高速東延項目等4條高速公路,通過加大投資,有力拉動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高速集團積極發揮產業基金作用,助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目前,高速集團已發起設立6只、總規模198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其中省級4只、155億元,市級2只、43億元,積極對全省“十強”產業提供支持,加速新動能發展壯大。

  為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速集團控股的威海市商業銀行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大力支持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批量化、高效化服務小微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今年1-10月份,全行全口徑累計信貸投放已經超過1200億元。

  浪潮集團:把住技術創新原動力

  持續而穩定的增長,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支撐。通過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浪潮集團目前初步構建起“一朵云(云計算)、一個數(大數據)、一個網(一網通辦)、一個口(城市服務門戶)、一個運營商(智慧城市運營商)、一個生態(數字產業生態)”這“六個一”的數字產業架構,這進一步擴大了全球數字市場范圍,更好地發揮了數字經濟倍增器作用。在全球服務器市場下滑的不利局面下,浪潮集團實現服務器銷售增速的全球第一,其中今年1-6月服務器增速24%,成為全球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廠商,進一步縮小與第二名的差距。

  數據安全是全球數字貿易聚焦的重點,浪潮集團通過區塊鏈技術,自主研發數據“鐵籠”(IDS),做到數據“非授權不可用”“可用不可見”,極大提升了授權數據的使用安全,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到健康醫療大數據、一貸通、愛城市網等政府數據授權應用中。近期,基于數據“鐵籠”,還同濟南市公安局共同發布了首個成功實踐案例——濟南公安?愛城市網“數安鏈”。

  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浪潮集團也不斷擴大和夯實合作共贏成果,去開辟新的發展領域。今年,在5G領域,浪潮集團攜手愛立信MediaKind推出了全新的全媒體云平臺解決方案,為5G商用提供沉浸式媒體體驗應用;在工業互聯網領域,與瑞典最大的開源軟件企業Odoo合資,深化云ERP轉型發展,推動開源工業PaaS平臺建設。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策劃 孫秀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