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擎紅燈籠,手擎幸福與美滿!27日下午,魚臺縣唐馬鎮楊宅子村迎來由省派第一書記精心組織的文藝匯演,同時由第一書記們精心調研后設計的11項技能培訓也正式推出,這標志著省派第一書記“鄉村振興黨建雙扶年”正式啟動。抓黨建促脫貧,扶貧與扶智同行、文化與脫貧共建,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的振興與發展。

  2019年4月,由山東省水文局劉猛、山東管理學院劉勇波等七名同志組成的省派第一書記工作隊,正式進駐唐馬鎮甄莊等六個村,隨后第一書記們積極開展各項幫扶,落實“五必訪”、“五必問”,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制訂了兩年的詳細計劃,有些產業項目、農村經濟提升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在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農民需求進行了全面的調研的基礎上,為全面幫助農民掌握生存技能,第一書記們針對唐馬鎮六個村的不同特點,科學謀劃,推出11項技能培訓。 

  這11項技能具體為:面點制作及烹飪技能培訓、杞柳工藝品編制技能培訓、儒家孝賢文化及家教知識培訓、衛生健康知識培訓、服裝制作技能培訓、基層黨建工作培訓、互聯網知識及計算機基本應用技能培訓、電商知識培訓、繪畫技能培訓、法律知識培訓、電焊技能培訓。

  魚臺縣省派第一書記臨時黨支部第二黨小組組長劉勇波表示,通過一系列的文化惠民活動和技能培訓活動,提升村民、尤其是困難村民的自我謀生能力,最終在活動中培養出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通過文化進村,抓黨建促脫貧、達到扶貧與扶智同行、文化與脫貧共建的效果。   

  另據劉勇波介紹,作為儒家文化的發祥地,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劉勇波幫包的甄莊村,有歷史悠久的大洪拳,這是一個以實戰為主、歷經數十代傳承與發展的老拳種,當地人都有習練傳統。劉勇波駐村后,努力挖掘當地的武術文化,經過積極申報,大洪拳已被評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代表性項目,正在積極申報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地代表性的武術家甄西界也被評為甄莊村大洪拳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為了促進鄉村文化建設,山東管理學院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積極行動,送文化下鄉,為當地村民帶去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人文學院還與當地的幼兒園進行對接,城鄉攜手,與當地的幼兒教育展開聯建共建。  

  魚臺縣委副書記(掛職)、魚臺縣省派第一書記臨時黨支部書記劉希欣表示,自2019年4月以來,第一書記們奔走在田間地頭,奮斗在廣闊原野,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不求索取,無私奉獻,在各位第一書記的共同努力下,“鄉村振興雙扶年”一定會取得圓滿的成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