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音樂叫醒沉睡的耳朵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當失去了聽力,我們還能盡情地享受音樂之美嗎?兩百多年前,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在聽力衰退的情況下創作出了震驚世人的《命運交響曲》,今天,來自青島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用歌聲打破十聾九啞的魔咒,天籟般的歌聲沖破命運的桎梏,叫醒了聽障兒童們沉睡的耳朵,帶他們邁出無聲的世界,唱響值得被世界聽見的天籟之音。

一樣純凈的笑容,一樣乖巧的臉蛋,一樣蹦跳的身影,青島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看起來和普通常小朋友沒有任何不同,但這個成立于2017年10月1日的合唱團其實是一個全部由先天性聽力障礙兒童組成的特殊藝術群體,團員們從出生就聽不到聲音,通過手術植入人工耳蝸和佩戴助聽設備,讓他們重新進入有聲世界。
因為有聽力缺陷,青島小海豚合唱團的孩子們付出的努力是普通孩子的上百倍,從無聲到有聲的世界,首先需要1-2年左右的聽力康復過程,讓孩子們逐漸掌握能聽會說的技能,這期間需要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家長一遍一遍的給孩子復習。即使有借助人工耳蝸的幫助,孩子們聽到的聲音也仍然與我們平常聽到的聲音不太一樣。

“合唱團成立的初衷不僅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學會唱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夠打開心扉,更好的融入社會。”合唱團的發起人,美國AB耳蝸公司青島負責人薛斐對記者說,合唱團之所以取名為“小海豚”,是希望這些孩子有一天能發出動人的聲音,如海豚音一樣美麗震撼。
推開上帝關上的那扇窗
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們走出無聲世界,合唱團發起人薛斐邀請青島知名音樂人、青島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教研室主任劉宇博老師擔任合唱團的輔導老師。兩年來,劉宇博老師和他的學生志愿者們犧牲個人大量休息時間,每周周日義務授課一個半小時,從簡單的節奏訓練、音準訓練到更高難度的發聲技巧訓練以及樂理知識教授,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和聲樂水平在劉宇博老師和學生志愿者們的悉心指導下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除了音樂方面的專業訓練,劉老師和志愿者們也十分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成長,通過舞蹈、游戲等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孩子們從一開始的害怕新環境,到如今漸漸自信開朗起來,這一切都離不開劉宇博老師和志愿者們的耐心陪伴。在大家得共同努力下,孩子們的歌從排練廳唱到了舞臺上。據劉宇博老師介紹,現在青島小海豚合唱團每年都至少有3-4場的音樂演出,孩子們參加了全國愛耳日、全國助殘日、全國扶貧日等政府部門組織的活動演出,2019年8月份更是參加了沈陽第一屆童聲合唱節,并一舉摘得銀獎和特別貢獻獎。

“原本只期望能聽見孩子親口叫一聲爸爸、媽媽,從來沒奢望過他們還能唱歌,如今孩子能變得這么開朗自信,我真的非常激動。”一位在排練廳旁陪孩子上課的家長向記者說到,“真的非常感謝劉老師和他的學生們,沒有他們就沒有這些孩子們開心的臉龐。”
人們常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但記者卻覺得與其說是上帝為孩子們留了這扇窗,不如說是社會得愛心人士們為孩子們打開了這扇通往音樂殿堂的窗戶,讓孩子們脆弱敏感的內心,從此絢爛多彩。

音樂為夢想保駕護航
劉宇博老師和志愿者團隊們一直默默的為小海豚合唱團的孩子們無私付出,2018年3月,心懷感激的家長們將錦旗送到了青島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姜世安、黨委副書記于春燕和師生代表接受了錦旗和感謝信,并與薛老師和兒童家長代表進行了交流。姜書記對劉宇博老師的公益之舉給予極高的評價,“劉老師利用課下的時間,帶領同學們組織、輔導小海豚這個活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一年多來,劉老師帶領同學們犧牲了休息的時間,來為小海豚的聽障兒童進行輔導。通過輔導,孩子們的聽力,語言以及歌唱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也都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家長們看到也開心。學院像舞蹈系老師等有的也自發的加入了其中,從學院來講,我們對小海豚這個活動也是大力支持,也會一如既往的支持這樣的志愿活動,希望大家在劉老師的帶領下,能把這項活動越做越好。”
姜書記表示,青島大學音樂學院黨委、學院領導和老師們將會大力支持小海豚合唱團的發展,學院將繼續在周末免費為合唱團的孩子們提供排練廳、聲樂教室,同時號召更多的師生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來,青島大學音樂學院將為小海豚合唱團孩子們的音樂夢保駕護航。
音樂,可以很溫柔,融化人心;音樂,也可以很有力,讓身患殘障的人們能夠沖破阻礙,追求自己的夢想。也許,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存在的最大意義是讓每個聽障兒童重拾信心,有勇氣去追求幸福人生。也是讓每個聽障兒童家庭獲得最大的欣慰,他們的孩子雖然聽不見,但是卻可以唱出世界上最美的歌聲。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上帝給這些孩子們關了一扇門,我們用愛和努力來幫助他們擁有新的人生和最好的未來。這人世間有太多殘缺,可也有太多的大愛和小愛,讓正在行走的我們不孤獨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