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濟南市在科技金融大廈舉行濟南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暨服務駐濟高校院所行動啟動儀式,以省市共建的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濟南)平臺為核心,以科技成果評估鑒定、掛牌交易、知識產權、科技金融、園區落地、技術經紀業態培育服務為支撐,集聚駐濟高校院所優質資源,打造濟南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濟南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服務內容為:以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濟南)“1”為核心,“6”項服務為支撐,服務“N”家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重大創新平臺。
其中“1”核心指的是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暨山東省公共資源(國有產權)交易中心承建運營的省級技術市場,以建設成為全省技術轉移重要樞紐和策源地、全國性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為目標。利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已有的各類中介服務會員1000余家,各類PE、VC、戰投、產業投資者等在內的數十萬戶各類投資者信息庫,3000余家國企資源,全國100余家產權交易機構及各類資產資源專業市場,形成了覆蓋全國、輻射世界的交易網絡和信息共享平臺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
“6”服務指的是掛牌交易服務、科技成果評估鑒定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園區落地服務、技術經紀人培育。
2018年,省科技廳、濟南市政府共建山東省技術交易中心落位濟南科技金融大廈。以省市共建的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濟南)為核心,集聚高水平科技服務機構,為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和交易、知識產權運營、科技金融、技術經紀、孵化加速等提供一站式、生態化服務。將其打造成為全省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匯集中心、技術交易對接載體、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打造省級市場統領、區域行業聯動、線上線下互補、公益服務支撐、市場主體運營為特色的全鏈條式服務體系。
濟南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工作路徑是通過“1+6+N”平臺服務體系,支撐和推動“聚、聯、轉、孵、辦”創新局面。對接高校科研院所,把技術成果“聚”起來;建立3000家省屬大企業、5000家地市國資企業、52所科研院所聯系渠道,將產學研“聯”起來;利用15家簽約園區,讓科技金融資本“轉”起來;300家評估機構,100家律所,1000余家VC、PE,聯合濟南科金大廈評、審、貸機構,提供前端咨詢服務,中端技術、資金、市場對接服務,后端產品推廣服務,將創業企業“孵”出來;通過舉辦創業創新比賽、高新成果展會、技術成果推介會將展會賽事“辦”起來。
2020年目標是簽約30家高校院所,對接高校院所創新團隊、平臺、企業100次以上;組織高端論壇,先進科技成果推介會,技術經紀人(經理)培訓班6場;評估掛牌項目500項以上,實現技術交易額300億以上,新培育技術經紀(經理)人500人,初步建成“1+6+N”創新服務網絡。
2021年目標為面向全省,服務高校院所50家以上;走訪對接高校院所創新團隊、平臺、企業200次以上;實現技術交易額350億以上,新培育技術經紀(經理)人達到1000人;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案例,在全省形成較強影響力。
2022年,要爭創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00億元以上,向全省輸出生態模式,成為全國重點區域技術交易中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