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六場,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全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上半年72戶權屬企業完成混改
山東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楊占輝介紹,山東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企業內生活力不斷釋放。加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工作計劃,到去年底省屬企業各級權屬企業混改比例達到68%,今年上半年又有72戶權屬企業完成混改,省屬企業新增上市公司3家,控股上市公司達42家。
強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逐戶審定企業實施方案,30戶企業將考核結果與職務調整掛鉤,去年以來共有500余名中層管理人員被降職或免職,2700多人因不符合相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管理人員績效薪酬占比達60%以上。
深化經理層管理方式改革,遴選百戶以上控股子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在3戶一級企業開展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
積極實施中長期激勵,出臺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10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累計在195戶非上市公司開展中長期激勵試點。
試點精減管委會人員16075人
按照省委關于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我省179家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納入改革范圍。去年在54家不同類型的開發區開展了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全面有序推開。
從試點情況看,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趟出了一條系統性、整體性、重塑性的改革之路,發揮了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功能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
取得的主要成效:管理體制更加精簡高效。通過去行政化改革,實現了開發區“瘦身強體”,讓開發區回歸了本位,開發區內設機構減少、管轄面積壓減。全省54家試點開發區共撤減管委會內設機構619個,壓減65.2%;減少代管鄉鎮32個,壓減52.5%;縮減管轄面積3244.1平方公里,壓減38%。
開發運營機制更加靈活實用。堅持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推動開發區由“政府運營型”向“企業服務型”轉變,許多開發區通過改組、組建、引進專業運營公司或服務公司,承擔起產業培育、運營、“雙招雙引”、專業化服務等職能,提升了開發區運營專業化、市場化水平。
激勵競爭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通過改革開發區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打破了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獎懲激勵等機制性障礙,進一步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全省試點開發區共精減管委會人員16075人,壓減63.9%。
系統集成的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完善。為確保開發區改革順利推進,今年上半年,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等7個部門,分別制定了開發區全員聘任、機構編制管理、“畝產效益”評價改革等9個配套文件,鼓勵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土地政策、財稅政策、創新政策供給更加精準有效,為開發區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來源: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