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難就業季”、“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等詞在2020年頻繁登上熱搜,在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山東就業市場的供需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山東,就業真的這么難嗎?山東本土求職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根據自身平臺數據挖掘山東就業市場人才供求狀況,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職場競爭變化的相關資訊,以期為廣大求職者提供參考。
注:文中數據為齊魯人才網正在發生求職招聘的市場化數據,本次數據統計截點為2020年9月30日。
“排頭兵”發展提速,濟南、青島更易就業

注:就業難度指數=求職者人數/職位數。就業難度指數越高代表就業越難,反之則越容易。
從2020年第三季度山東就業難度指數16地市排名數據可見,濟南、青島依然是我省就業難度最小的城市,就業難度指數分別為2.05和2.09,而德州、棗莊、菏澤、濱州4市就業難度相對較高,就業難度指數均在3以上。
當前,山東省“雙招雙引”工作進入關鍵時期,濟南和青島作為山東經濟發展“排頭兵”,深度對接世界500強企業、跨國集團、知名央企等,大力引進高端前沿項目,加快打造高端產業、科技、人才、現代服務業聚集地。濟南和青島正越來越成為海內外廣大投資商熱切矚目的最適宜創新創業的熱土,良好的經濟發展趨勢和更多的工作機會也使兩地的求職行為十分活躍。德州、菏澤、棗莊、濱州4市的產業結構依然以傳統制造業作為支柱產業,人才層次需求較低,崗位流動性弱,其所屬行業的招聘需求普遍偏低,進而導致就業難度指數高于其他城市。
碩士學歷最難就業,人崗不均是主因

由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博士學歷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最低,僅為0.6;大專學歷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為1.33;本科學歷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為2.12;碩士學歷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最高,達到5.45,成為最難就業的學歷人群。
今年剛剛畢業的研究生小蔣同學這樣對我們說:“本來以為研究生畢業找工作會更有競爭力,但是通過這兩個月求職發現,工資水平也就能比本科生多個500塊錢,跟那種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更有差距,還得讓他帶我,心里總感覺有點別扭。”碩士學歷求職者數量遠遠低于本科學歷,同時專業水平強于本科學歷,本應是比本科學歷更易就業的學歷層次,但是目前在招崗位中碩士學歷招聘崗位數較少,而在教育、科研、學術等高級崗位上競爭力又不及博士求職者,因此在職場上形成了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重工行業就業難,產業形態決定就業難度

由圖中數據可以看出,礦產/采掘/冶煉行業就業難度指數最大,為6.26;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排名第二,就業難度指數為5.58;學術/科研行業排名第三,就業難度指數為5.54。
總體來看,就業難度較高的行業多以重工業、制造業等傳統行業為主。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加速發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業的廣泛應用,企業對人才需求呈現出門檻高、需求量下降的特征,因而導致就業競爭愈發激烈。
產業發展帶動就業,互聯網工程師上崗快

如圖所示,IOS開發工程師成為最容易就業的崗位,就業難度指數為0.48;其次是Php開發工程師,就業難度指數為0.56;音樂教師位于第三,就業難度指數為0.58。綜合來看,互聯網相關崗位就業難度普遍較低。
畢業即進入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工作的程序員王同學這樣對我們說:“現在互聯網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各方面,招聘需求越來越大,像我們這種應屆畢業生只要肯踏實的想找工作,就能找到一家待遇不錯的公司。”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興起,互聯網行業一直是就業熱門。近幾年互聯網+模式不斷演變,互聯網行業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為求職者迎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加之該崗位的專業準入門檻較高,對求職者專業技能要求也相對較高,因此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進而導致眾多互聯網相關崗位就業難度指數較低。
求職意向決定就業難度,大型企業就業難度更高

由圖中數據可以看出,選擇投遞501-1000人的大型企業的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最高,為2.19;選擇投遞1000人以上的特大型企業的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位列第二,為1.86;選擇投遞201-500人的中型企業的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為1.44,位列第三;選擇投遞少于50人的微型企業的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最低,僅為0.6。
剛剛進入濟南某大型國企工作的趙同學這樣說起:“進入國企就相當于為自己多增添了一份保障嘛,各種福利待遇也不是中小企業能比的,朋友們也都很羨慕我。”大型及特大型企業經濟實力雄厚,發展前景明朗,薪資待遇可觀,一直備受求職者青睞。相比小微型企業,大企業的整體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較強,帶給求職者的安全感遠遠高于其他規模企業;小微企業體量大,發布崗位多,但是求職者的關注度不高,導致意向小微企業任職的求職者就業難度指數偏低。
就業難度指數也只能表明企業招聘和求職者供需狀況,不能充分表明就業狀況。 “秋招季“已然到來,齊魯人才網在此提醒求職者們要及時調整就業心態,降低心理預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