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是濟南工業和信息化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重大戰略調整和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取得重大突破,在濟南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在12月1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濟南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動能轉換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優勢主導產業加速崛起。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級,建成全國最大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服務器生產基地、400系不銹鋼生產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酚醛樹脂生產基地。
二是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推進。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深入推動兩化融合,加快推動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施工業投資倍增計劃,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完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2810個,總投資1992億元。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項目104個,數字工廠達到120家。
三是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1.2%,成為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數量達到480家,市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達410家,技術創新產品貢獻率達到50%以上。5759個項目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居全省第一位。
四是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順利完成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圓滿完成鋼鐵去產能和焦炭產能壓減任務。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15年底降低2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6%以上,市級以上綠色工廠達到77家,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13家。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