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山東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新聞發布會在省政府召開,省發展改革委、省扶貧辦、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領導介紹了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推進情況、取得的成效及下步重點工作。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王燕琴介紹,我省累計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06戶、11335人,已全部搬遷入住并實現脫貧。

  山東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涉及濟南市南部山區、泰安市東平縣、臨沂市沂南縣、沂水縣、費縣和菏澤市鄄城縣共4市6個縣區,累計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06戶、11335人。截至2018年底,全省11335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搬遷入住并實現脫貧,這兩年我們繼續加強房屋質量安全和后續扶持工作,以持續鞏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確保搬遷群眾穩定脫貧。

  在安置方式上,山東省統籌考慮水土資源條件、城鎮化進程、后續扶持以及搬遷對象意愿等,采取集中安置為主,集中安置區選址在確保地質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靠近中心村、靠近鎮駐地、靠近城區、靠近產業園區、靠近旅游區的原則確定。最終搬遷安置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集中安置10517人,分散安置818人,集中安置率為92.8%。

  按照國家“盡量實現自然村整體遷出”的要求,我省還有2.85萬同步搬遷人口也列入搬遷計劃,實現同步搬遷入住。全省共建設集中安置區39個,所有安置區基礎設施均配套齊全,運行正常;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備齊全,新配建幼兒園10個、小學1個,配建衛生室(站)23個、社區管理用房28個、室外活動場地30個、室內活動場所29個、便民市場17個,搬遷群眾生活條件和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改善。后續扶持工作也同步跟進,有16個較大安置區共配套建設了22個扶貧車間,有23個安置區周邊共有68個帶貧企業,主要包括勞動密集型服裝加工、木業加工、高效示范農業等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較小安置區依托附近原有資源和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殖業、加工業、旅游業等,促進搬遷群眾脫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