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隨著最后一次爆破的結束,由中鐵二十五局承建、中咨管理和青島高園聯合體監管的青島地鐵4號線四七、遼董兩區間在同一天順利貫通。這是4號線首次一次性貫通兩個區間的工區。新年伊始,4號線建設扎實推進,接連取得一系列節點勝利。

四七、遼董兩區間順利貫通
隨著四七、遼董兩區間貫通,該線路勁松四路站—董家下莊站隧道開挖3443米全部完成,為后期的主體大干奠定了基礎。
此次貫通的四七區間(勁松四路站-勁松七路站)891.98米,遼董區間(遼陽東路站-董家下莊站)1324.86米,兩個區間施工起來都可謂是難度大、風險多、危險系數高。整個隧道Ⅴ、Ⅵ級圍巖占了絕大部分,地層線起伏大,砂層富水豐富,隧道圍巖破碎,在開挖過程中自穩性極差,裂隙發育,局部與基巖裂隙水相連通,隨時可能出現涌水的情況,是兩個備受關注的重大風險控制區間工程。
分管項目區間的副經理王桂泉介紹,為了安全高效完成此次施工任務,兩個區間施工工程過程中嚴格遵循暗挖三要素及18字方針原則,同時實施夜查制度,通過對爆破開挖、拱架制安、初支噴混等關鍵工序的管控,確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進行。針對圍巖穩定性差的難點,四號線公司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通過采用TRD工法、降水井、半斷面帷幕注漿和管棚等方式進行加強支護,最終形成了一挖一注的施工模式,既保證了施工安全,也加快了施工進度,最終實現了隧道順利貫通。
除此之外,項目還把眾多的“黑科技”應用于區間的施工。為了防止施工產生的水污染環境,項目在工點應用“污泥處理系統”。項目安質部長翟騰飛介紹說:“安裝污泥處理系統后,施工產生的泥水可通過抽排設備從地下輸送至該系統內,經過濾、分離、沉降等工序將水、泥分離,清水用于沖洗車輪等需求,泥砂則留在了工地,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不僅如此,項目為了減少施工給周邊市民帶來的影響,建設全封閉綠色施工廠房,實現施工場地工廠化、作業工序車間化,最大限度降低粉塵、噪音以及爆破產生的沖擊波,項目也因此通過了山東省綠色科技示范工程的前期評審。

內蒙古路站順利封頂
1月10日,青島市地鐵4號線內蒙古路站主體結構最后一板拱部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車站結構施工全部施工完成,并順利封頂。
內蒙古路站位于杭鞍高架橋匝道南側的內蒙古路上,沿內蒙古路路中布置。車站為地下兩層島式11米站臺的暗挖車站,全長200米,標準段寬20.9米。該站共設置 2個出入口、2組風亭、1個消防豎井及1個無障礙電梯豎井。
自開工以來,在青島地鐵四號線公司、總承包部、土建03工區(中鐵十八局)等全體參建人員共同努力下,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精心 組織、嚴格執行標準化、科學施工。利用TBM過站門架,有效解決了區間TBM過站和車站施工的交叉影響;順利通過了VI級圍巖不良地質等重大風險;攻克了豎井橫通道至車站主體結構轉換、大斷面大跨單拱隧道復合式襯砌支護等技術難點。
施工過程中,各方克服疫情影響,高標準、嚴要求,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本年度獲得山東省綠色智慧建造科技示范工程,青島市市政工程標準化示范工地等榮譽,取得較好成績。內蒙古路站主體結構完工封頂,為下一步附屬結構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青島地鐵四號線公司、中鐵十八局(土建03工區)等各參建單位將以此為契機,本著對安全、質量以及文明施工負責的態度,盡心盡責,嚴格把關,優質高效地完成后續施工任務。

斷面最大的暗挖區間完工
1月9日,伴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澆筑完畢,青島地鐵4號線起點至人民會堂站折返線區間主體結構施工全面完成,標志著4號線斷面最大的暗挖區間順利完工。
起人區間全長302.95米,標準斷面寬21米,高14米,斷面尺寸260平米,為單洞四線復合式襯砌結構,是青島四號線斷面最大的暗挖區間;洞身穿越地帶老舊建筑密集,周邊環境極為復雜,加之區間斜井口部人防斷面凈空較小,混凝土運輸車輛無法直接進洞,給結構混凝土澆筑造成很大難度。
面對種種困難,中鐵十二局集團青島地鐵4號線01工區項目部切實按照青島地鐵四號線公司、鐵建總部施工要求,精心部署,優化方案。通過車站大里程端TBM吊出井作為混凝土下料口,與人民會堂站車站主體結構同步施工,克服作業面多、交叉作業頻繁、混凝土供應不連續、材料周轉困難等諸多難題,最終保質保量完成了區間主體結構施工任務。該區間在2019年、2020年連續獲得青島地鐵集團“工程質量實體樣板工地”榮譽稱號。
青島地鐵4號線全長30.9公里,全線設25座車站,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東西大動脈”,建成后將與1、2、3、8、11號線換乘。下一步,青島地鐵四號線公司將繼續保持嚴密組織、精心施工、科學管理、用精益求精的工程質量完成接下來的主體施工階段,讓島城市民早日感受到出行便捷。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