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記者從日照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日照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8H-90per)、一氧化碳(CO-95per)濃度分別為35μg/m3、62μg/m3、8μg/m3、31μg/m3、158μg/m3和1.3mg/m3,同比分別下降22.2%、27.1%、11.1%、11.4%、4.2%、18.8%。其中,PM2.5、PM10同比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穩定保持國家一級標準。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11,同比下降17.1%;重污染天數為6天,同比減少2天;省控及以上站點空氣質量優良率82%,全面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同時,市區環境空氣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面積比例保持100%,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
去年以來,日照市加強精準預報溯源,依托專家團隊力量,及時會商發布管控建議,結合7處雷達掃描、188個微站、66座高空瞭望系統,精準溯源,線上線下聯動,及時處置到位,共發現處置各類大氣污染問題2379個。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完成121臺工業窯爐整治,對38家重點企業實施24小時駐廠幫扶督導。日照市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成為全省唯一一家重點行業績效評級為A級的長流程聯合鋼鐵企業。
同時,強化重點行業領域管控,日照市建立揚塵治理五級責任制,多次聯合開展現場督導,對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實施集體約談、問責,10—12月日照市降塵量連續3個月全省最低。在應對重污染天氣方面,日照市完善1184家重點企業應急減排措施,在深入開展“四不兩直”檢查基礎上,統籌指導做好自主減排、錯峰運輸,防止“一刀切”。推進主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飲用水水源地整治、農村環境整治,以及入河、入海排口溯源監測任務。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日照市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去年,東港區獲批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五蓮縣獲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同時完成國家生態環境與健康試點年度任務。
“2021 年我市要實現空氣質量達標,關鍵在于控制顆粒物濃度。從去年管控情況分析,改善潛力主要集中在一季度。”日照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焦春鋒說。
污染防治,需久久為功。針對近期不利氣象條件,日照市生態環境部門及早著手,爭取全年主動。自2月4日開始,日照市、縣兩級生態環境、工信、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門已聯合開展大氣環境整治大檢查行動。同時,繼續開展重點企業駐場幫扶,強化企業無組織排放監管,提高外排廢氣收集率,控制堆場料場揚塵。近日,已著手推動重點行業、企業自主減排和協商減排,發出倡議書,積極與企業對接,實現1184家重點企業全覆蓋。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實施‘生態立市’戰略,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讓日照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更幸福。”焦春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