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系列新聞發布會”第4場發布會。記者獲悉,2020年,實現一線進出口額95.4億元(另有14.7億元暫緩統計),同比增長140.5%,增幅居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第2位。

  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增幅

  均居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第1位

  濟南綜保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小帆介紹,2020年,濟南綜合保稅區、章錦綜合保稅區先后封關運行,濟南正式進入“雙綜保時代”,形成一體兩翼、南北呼應,協同聯動、錯位發展的新格局。2020年,實現一線進出口額95.4億元(另有14.7億元暫緩統計),同比增長140.5%,增幅居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第2位。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1億美元,總量、增幅均居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第1位。

  2月23日,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這個實施方案既是對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意見》的落實方案,也是綜保區三年發展行動計劃。下一步,綜保區管委會將全力推進“12355”工作體系,打造強省會對外開放高端平臺。

  聚力打造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

  規劃建設生物醫藥“世界OEM超級工廠”

  張小帆介紹,明確“1”個發展目標。2021年,完成一線進出口額300億元以上,其中跨境電商交易額1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以上,進入全省第一梯隊、全國前30%;2023年,一線進出口額突破1000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3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超過12億美元,進入全省前列、全國前20%。

  優化“2”個功能定位。濟南綜合保稅區定位于打造空港型綜合保稅區引領區、黃河流域面向日韓開放先行區,發揮綜保區、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三區”疊加優勢,側重“區港聯動”,賦能“智造濟南”。章錦綜合保稅區定位于打造科創型綜合保稅區樣板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保稅研發功能區,充分發揮綜保區、高新區、自貿試驗區“三區”疊加優勢,側重“區廊聯動”,賦能“科創濟南”。

  培育“3”個主導產業。一是做大保稅+航空產業。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工程設計、飛機客改貨、泛航空器材保稅維修等業務,聚力打造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2023年,形成“保稅+航空”產業進出口總額2億元以上。二是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在章錦綜保區建設生物醫藥保稅研發服務平臺,在濟南綜保區高標準規劃建設生物醫藥“世界OEM超級工廠”。三是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依托晶正電子、盛品電子等項目,延伸半導體新材料研發、半導體封裝測試上下游產業鏈。

  打造物流多式聯運服務平臺

  建設保稅展示展銷平臺、國際貿易結算中心

  打造“5”個支撐平臺。一是打造保稅研發設計平臺。章錦綜保區規劃建設通用型保稅研發大樓,三年內吸引30家以上研發設計企業入駐。二是打造保稅檢測維修平臺。建設航空器材、醫療設備、激光雕刻保稅檢測維修公共服務平臺。三是打造物流多式聯運服務平臺。完善內陸口岸功能,支持空港、水港、陸港與綜合保稅區業務聯動發展。2023年,形成集“海外采購、報關清關、保稅倉儲、物流分撥、金融結算”于一體的現代物流供應鏈產業格局。四是打造數字化貿易服務平臺。建設保稅展示展銷平臺、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形成“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貿易集散地。五是打造文化藝術品保稅倉儲展示平臺。推動文物藝術品回流、保稅倉儲展示、文物文創設計等產業在綜保區集聚。

  強化“5”個要素保障。一是強化財政要素保障。市級財政、區級財政列支專項資金支持綜保區發展。二是強化金融要素保障。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向區內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信貸和融資擔保等服務。三是強化政策要素保障。對綜合保稅區發展起重大促進作用的項目,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制定扶持政策。四是強化土地要素保障。采用產業用地標準化出讓方式供地,推動項目“拿地即開工”。五是強化指標要素保障。深化“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優化綜合保稅區內能源消費增量指標、污染物排放總量替代指標等資源要素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