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報”微信公眾號發布《山東省設立鎮標準》和《山東省設立街道標準》。

  擬設鎮的鄉轄區常住人口不低于3萬人,建成區常住人口不低于0.5萬人。

  擬設街道的鎮常住人口在5萬人以上。

  擬設鎮的鄉建成區面積不低于1.5平方千米。

  擬設街道的鎮建成區面積占轄區面積比例達到上年度全省鎮域建成區面積占比的平均水平。

  擬設街道的鎮連續兩年全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或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低于設區的市所轄鎮同一指標的平均值。

  擬設街道的鎮城鎮化率在設區的市所轄鎮中位居前30%。

  山 東 省 人 民 政 府

  關于印發山東省設立鎮標準和山東省

  設立街道標準的通知

  魯政字〔2020〕271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山東省設立鎮標準》和《山東省設立街道標準》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30日

  山東省設立鎮標準

  一、總體要求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城鎮發展規律,與全省城鎮化發展進程相適應,穩妥有序推進。

  (二)符合行政區劃調整的基本原則和方針,立足于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有利于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城鎮規模結構。

 ?。ㄈ┚邆淞己玫膮^位條件和發展潛力,有利于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有利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設立鎮可采取撤鄉設鎮、鄉鎮合并、結構性調整等方式進行,但原則上要堅持撤一設一、撤多設少,不得違反機構編制管理的政策規定。

  二、基本條件與指標

  (一)人口與面積方面。

  1。擬設鎮的鄉轄區常住人口不低于3萬人,建成區常住人口不低于0.5萬人。

  2。擬設鎮的鄉建成區面積不低于1.5平方千米。

 ?。ǘ┙洕l展方面。擬設鎮的鄉連續兩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或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位居所在設區的市所轄鄉的前30%,同等條件下人均值高的鄉優先調整。

 ?。ㄈ┗A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方面。

  1。擬設鎮政府駐地道路硬化率100%,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98%以上,地名標志設置率100%,飲水安全達到國家標準,電力、通訊、廣播電視設備完備,建有成規模的集貿市場。

  2。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擬設鎮政府駐地設置配備辦學條件達到2類標準以上的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建有符合國家和省規劃設置原則與建設標準的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符合每百戶居民30平方米標準的比例達到100%,文化、體育、養老及社會福利設施較為完善。

  三、鎮的調整優化

  1。分設鎮堅持從嚴控制的原則,確需分設鎮時,原鎮和新設鎮均不得低于撤鄉設鎮條件規定;分設時,要加強統籌協調,確保鄉鎮級行政區數量保持穩定。

  2。采取鎮與鎮(鄉)合并、鄉鎮規模調整等方式對現有鎮、鄉進行優化整合,要注意根據不同地區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建設現狀及農村生產方式的差別,合理配置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統籌鄉鎮教育、衛生設施布局,繼續完善被撤地區駐地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對撤并后不便于學生上學、群眾就醫、百姓辦事的鄉鎮,不得撤并。

  3。要與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機構編制管理等政策要求相銜接,嚴格控制行政機構、事業單位設置,嚴禁突破現有編制數和實有人數,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

  四、可適當放寬設鎮條件的情形

  (一)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鄉合并設鎮或者鄉并入鎮的;

  (二)毗鄰省級行政區域界線的鄉或者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等覆蓋范圍內的鄉;

  (三)建有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的鄉;

 ?。ㄋ模﹨^位優勢明顯,能夠助推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城鎮結構布局的鄉。

  以前三種情形作為放寬條件擬設鎮時,定量指標原則上不低于本標準“基本條件與指標”中人口與面積方面所設定指標值的80%。

  五、其他

  本標準由省民政廳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省民政廳要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對該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水平以及城鎮結構體系,對該標準進行調整。

  山東省設立街道標準

  一、總體要求

 ?。ㄒ唬﹫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ǘ┳鹬爻鞘邪l展規劃和內在規律,與全省城鎮化發展進程相適應,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發展,積極有序推進。

 ?。ㄈ┓闲姓^劃調整的基本原則和方針,立足于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有利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規模結構;有利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ㄋ模┰O立街道可采取撤鎮設街道、結構性調整等方式進行,但原則上要堅持撤一設一、撤多設少,不得違反機構編制管理的政策規定。

  二、基本條件與指標

  (一)國土空間規劃方面。擬設街道的鎮建成區整體位于設區的市、縣(市)中心城區的城鎮開發邊界內。

 ?。ǘ┤丝谂c面積方面。

  1。擬設街道的鎮常住人口在5萬人以上。

  2。擬設街道的鎮建成區面積占轄區面積比例達到上年度全省鎮域建成區面積占比的平均水平;鎮建成區面積占比達到20%以上的,可以不受本標準“基本條件與指標”中人口、面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指標的限制。

 ?。ㄈ┙洕l展與城鎮化方面。

  1。擬設街道的鎮連續兩年全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或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低于設區的市所轄鎮同一指標的平均值;或者擬設街道的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或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指標值位居所在縣(市、區)所轄鎮的前30%。

  2。擬設街道的鎮城鎮化率在設區的市所轄鎮中位居前30%;鎮域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上年度全省城鎮化率平均水平的,可以不受本標準“基本條件與指標”中人口、面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指標的限制。

 ?。ㄋ模┗A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方面。

  1。擬設街道的鎮政府駐地的市政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道路硬化率100%,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98%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上年度全省鎮域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的平均水平,地名標志設置率100%,飲水安全達到國家標準,電力、通訊、廣播電視設備完備。

  2。公共服務設施較為齊全。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擬設街道的鎮駐地設置配備辦學條件達到2類標準以上的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要求設置養老服務設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符合每百戶30平方米標準的比例達到100%,文化、體育以及社會福利設施較為完善。

  三、街道的調整優化

 ?。ㄒ唬┙值赖牟鸱帧,F有街道人口和面積規模較大,建成區面積占轄區面積80%以上、城鎮化率達90%以上的,可以視情拆分,拆分時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拆分后各街道行政區域面積不低于2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少于7萬人。

  2。社區便民服務機構和設施滿足群眾基本生產生活需求。

  (二)街道的撤并。現有街道人口或面積規模較小的,視情予以撤并。撤并可采取直接并入一個街道或拆分后并入多個街道的方式;撤并后轄區常住人口規模一般應在5-7萬人。拆分(撤并)街道時,不得將其全部或部分行政區域并入鄉鎮,防止逆向調整。

  街道的拆分與撤并要與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機構編制管理等政策要求相銜接,嚴格控制行政機構、事業單位設置,嚴禁突破現有編制數和實有人數,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要統籌考慮優化城鎮結構體系和空間布局,達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城鎮化規劃等明確的目標任務與要求。

  四、適當放寬設街道條件的情形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適當放寬設街道條件,其定量指標原則上不低于本標準“基本條件與指標”中人口與面積方面所設定指標值的80%。

  (一)承接全省或市域內重大城市工程項目、重要交通樞紐的鎮。

  (二)對于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力、綜合承載力有明顯作用的鎮。

  五、其他

  本標準由省民政廳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省民政廳要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對該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水平以及城鎮結構體系,對該標準進行調整。

 ?。▉碓矗骸吧綎|省人民政府公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