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財評|山東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圓滿完成:“安”得廣廈千萬間,長效保障是關鍵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齊淮東

  無論是對于城市家庭還是農村家庭,房子都是頭等大事,住得安心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農村危房問題,又常與貧困現象相生相伴。

  在3月1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李力介紹,截至2020年底,山東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1.7萬戶,其中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5.9萬戶,圓滿完成了全省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有力托起貧困群眾的“安居夢”“小康夢”。

  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作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目標之一,在“三保障”中難度最大、資金需求最多、任務最繁重、表現最直觀,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山東緣何能在既定時間圓滿完成這項攻堅戰?這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得力措施。住建部門堅持把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作為頭等大事、頭號工程,成立了脫貧攻堅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專班,整合力量資源;連續4年會同省扶貧開發辦召開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會議,明確年度任務,細化工作要求,強力推進實施。在具體改造過程中,山東還探索形成并推廣了“五個一批”的保障方式,宜固則固、宜建則建、宜養則養、宜租則租、宜保則保,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為貧困戶做好精準保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實施危房改造,不僅關系到貧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更關系著脫貧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當前,山東已全面打贏現階段危房改造攻堅戰,但危房改造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不能滿足于當前的成績。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脫貧群眾的住房量大、面廣、分散,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持續保障每一戶、每一個脫貧群眾的住房安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只有建立健全危房改造的長效保障機制,才能真正實現貧困人口的“安居夢”。在這方面,山東已有積極探索。

  比如青州研發啟用了“農村四類人群住房安全動態管理系統”,按照市、鎮、村三級運行機制,以行政村為單位,對住房安全落實“村級錄入、鎮級初評、市級審核”的三級診斷措施,對信息不準確、更新不及時的進行系統預警,及時反饋到鎮、村管理人員,層層壓實責任,確保住房安全有人管、管得住。對動態監管發現的疑似危房,從嚴落實“三級公示”制度,認真履行“七步走”工作程序和“四到場”制度,做好房屋建設全過程監管;堅持“雙重驗收”,市、鎮、村三級完成驗收后,再聘請專業鑒定機構現場核驗,確保貧困群眾住房真正安全。在改造過程中積極推廣選擇裝配式建筑,對房屋內部設施統一完善,讓困難群眾“拎包入住”。

  從全省層面來看,山東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建立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對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返危情況及時發現并實施有效保障,鞏固深化脫貧攻堅成果;指導督促各地及時將新識別人口和核查新發現住房安全問題納入監測范圍,組織實施改造。不斷完善危房改造方式,優化資金籌措機制,嚴格程序標準,開展技術培訓,強化檢查督導,切實保障好農村低收入人口的住房安全。

  進入新發展階段,伴隨著農村人居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和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相信山東的農村將更加宜居宜業,農民的生活也將更加幸福美好。